【私密檔案】世界人為災難之最- 河南板橋水庫垮壩事件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5月9日訊】2005年5月28日,美國《Discovery》欄目編排了一期名為《世界歷史上人為技術錯誤造成的災害TOP10》的專題節目。隨著鏡頭的緩慢展開, 一場場人為導致的災難慘痛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它們包括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事件、印度博怕爾化工廠洩毒事件等。當報導逆向排名至TOP.1,觀眾們 無法置信地發現:世界歷史上最慘絕人寰的人為災難,居然發生在中國!

國人從不知情



據《Discovery》節目報導:1975年8月,河南板橋水庫因暴雨發生垮壩,9縣1鎮東西150公里、南北75公里範圍內一片汪洋。現場打撈起屍體10萬多具,後期因缺糧、感染、瘟疫又致14萬人死亡。24萬余的死亡人數直逼次年發生的唐山大地震。

當然,這個24萬的死亡人數,包括垮壩當晚熟睡中的直接受難者,也包括幾天後爆破泄洪、分洪的受難者,以及災后瘟疫、飢餓等致死者。

水庫由來



為什麼要修建板橋等水庫?目的只有一個治淮。而且是毛澤東「御筆親批」。

1949年夏,淮河流域發生水災,河堤多處決口,受災面積2500萬畝;1950年夏,淮河流域再次發生百年不遇的嚴重水災,27個縣受災,受災人口990萬,受災面積31000萬畝,被沖毀和破壞的房屋達80餘萬間,死亡人數489人。

1950年中共中央治淮委員會成立,1951年毛澤東題詞:「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之後,淮河流域上的一大批水庫工程開始興建,其中大部份工程在1956年和 1957年又經擴建和加固,板橋水庫和石漫灘水庫就是這個年代的產物。

至五十年代末,在淮河上游建造了佛子嶺、梅山、磨子潭、響洪甸、南灣、薄山、白沙、板橋和石漫灘共九座大型水庫和無數的中小型水庫,其目的就是蓄水,當時把這個水利策略叫作「滿天星」和「葡萄串」。至此,治理淮河的水庫技術措施已經是全 部實施了,再找不到適合建水庫的壩址了。當時人們遺憾的只是在淮河流域上找不到一個象三峽水庫一樣的,能稱雄世界的工程,一個能把淮河洪水卡住的工程,一個能一勞永逸的工程。

水庫崩堤



1975年7月31日,3號颱風在太平洋上空形成。8月7日,颱風進入駐馬店地區。

在颱風尚未到達時,駐馬店地區就已經普降暴雨。8月4日至8日,暴雨中心最大過程雨量達1631毫米,8月5日至7日3天的最大降雨量為1605毫米,相當於駐馬店地區年平均雨量的1.8倍。4日至8日,超過400毫米的降雨面積達 19410平方公里,大於1000毫米的降水區集中在京廣鐵路以西板橋水庫、石漫灘水庫到方城一帶。

8月5日晨,板橋水庫水位開始上漲。

8月7日19時30分,駐守在板橋水庫的34450部隊向上級部門發出特特急電稱:「板橋水庫水位急遽上升,情況十分危急,水面離壩頂只有1.3米,再下300毫米雨量水庫就有垮壩危險!」在該急電未被回應的情況下,7個小時后的8日零時20分,水庫管理局第二次向上級部門發出特特急電,請求動用飛機炸掉 副溢洪道,確保大壩安全。

這兩封急電均如泥牛入海,沒有半點回應。40分鐘后,高漲的洪水漫壩而過。水庫管理局第三次向上級部門發出特特告急電,並緊急開啟尚能移動的五扇閘門,但此時水庫已經開始決口。

8日凌晨,洪水像脫韁的野馬,衝出板橋水庫的決口,以每秒6米的速度鋪天蓋地向下游衝去。據記載,潰決時最大出庫瞬間流量為7.81萬立方米每秒,在6小時 內向下游傾泄7.01億立方米洪水。至遂平縣境內時,水面寬10公里,水頭高3-7米。昔日人歡馬叫的遂平縣城,頃刻之間一片汪洋。沉睡在夢鄉中的人們, 在渾然不覺中變成沉溺水底的冤魂。

潰壩洪水進入河道后,在大壩至京廣鐵路直線距離45公里之間形成一股水頭高達5-9米、水流寬為 12-15公里的洪流。石漫灘水庫5日20時水位開始上漲,至8日0時30分漲至最高水位111.40米、防浪牆頂過水深0.4米時,大壩漫決。入庫洪水 總量2.24億立方米,在5個半小時內全部泄完,最大垮壩流量3萬立方米每秒,下游田崗水庫隨之漫決。

沙河、洪河下游泥河窪、老王坡兩座滯洪區,最大蓄洪量為8.86億立方米,此時超蓄4.50億立方米,蓄洪堤多處漫溢決口,失去控製作用。

駐馬店地區的主要河流全部潰堤漫溢。全區東西300公里,南北150公里,60億立方米洪水瘋狂漫流,汪洋一片。因老王坡滯洪區干河河堤在8月8日漫決,約有10億立方米洪水串入汾泉河流域。9日晚,洪水進入安徽阜陽地區境內,泉河多處潰堤,臨泉縣城被淹。

據了解,8月5日17時,水庫上游猛降暴雨,板橋水庫管理局院內積水已逾1米,庫區內電話中斷。管理局與水庫上游龍王廟、桃花店等雨量站全部失去聯繫。

8月7日19時30分和8日零時20分,水庫管理局用當地駐軍的軍用通訊設備兩次向上級部門發出特特急電,請求用飛機炸掉副溢洪道,確保大壩安全,可是,均 未能傳到上級部門領導手中。8日1時40分,水庫管理局第三次向上級部門發出特特急電,報告水庫已經決口。4時,水庫當地駐軍冒著被雷擊的危險,將步話機 天線移上房頂,又將垮壩情況通知駐馬店軍分區轉報地委。同時,水庫駐軍用信號彈向下游群眾報告險情並緊急轉移,但由於沒有事先約定而未能如願。

在1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近60億立方米的洪水肆意橫流。劫後餘生的人回憶,板橋水庫高24.5米的大壩潰決時,出庫洪峰聲如山崩地裂,形如倒海翻江。所 到之處,建築、樹木一瞬間消失了蹤影。幹流水面上,人頭攢動,拚命掙扎、呼救。遇難人的屍體和豬、羊、牛、馬、雞、鴨等動物屍體,順水漂流。石磙碾盤被沖 下溝河,鏈軌拖拉機、重型機械車床等隨水翻滾。遂平火車站50噸的火車車廂被沖走5公里,鐵軌被扭成麻花形……

洪水過後,只留下一片灰濛濛的大地。河溝里、淤泥里,人畜屍體,橫七豎八,慘不忍睹。板橋水庫東4公里的大路陳村村民後來形容:「遠看白茫茫,近看空蕩蕩,進村沒有路,只剩一棵樹。」

水庫質低



「治淮大戰」中,洪河上游修建了石漫灘水庫,汝河上游修建了板橋水庫。據介紹,當時水文資料很少,設計洪水及工程標準很低。工程運用中,板橋水庫被發現輸水洞洞身裂縫和土壩縱橫向裂縫,於是,1955-1956年分別對板橋、石漫灘兩水庫進行了工程擴建。

1958年,河南總結了漭河流域地區興建山區水利的經驗:「以蓄為主,以小型為主,以社隊自辦為主」。當時的河南省水利廳總工程師陳惺當即反對:在平原地區以蓄為主,重蓄輕排,將會對水域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地表積水過多,會造成澇災,地下積水過多,易成漬災,地下水位被人為地維持過高,則利於鹽分聚積,易成鹼災。澇、漬、鹼三災並生結果不堪設想。

然而「以蓄為主」的經驗被大範圍推廣,很快便推及到安徽。在安徽境內,不僅丘陵地區湧現大批小水庫,淮河流域的河道也被一道道「水壩」分割閘起,造成淮河流域在後來數十年間致命的「腸梗阻」。

宿鴨湖水庫施工時正值大躍進,河南省水利廳原某領導認為原設計過於保守,擅自作了幾處關鍵的改動。例如:他認為「閘門設計太大」,便將原設計的12孔排水閘門砍去7門,僅剩5門。同此遭遇的是淮河豫皖交界處的班台分洪閘:該閘閘孔原按800秒立方米排水量設計,共為9孔,但由於「以蓄為主」的思想指導,水文數據被人為減小,只建造了7孔;1959年水閘建成后,在1961又人為堵閉2孔。

在1961年開始的「糾偏」中,河南省對全省的水庫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普查,對一部分設計標準偏低、施工質量較差、存有隱患的水庫,包括一些大型水庫予以廢棄。但是指導思想的失誤並沒有真正被扭轉,重蓄水灌溉、輕河道治理、重興利輕除弊的傾向依然頑強存在。到1960年代末,駐馬店地區新增水庫100多座,與此相對照,洪汝河的排洪能力非但沒有增強,反而一年年遞減。

爆破泄洪 又死無辜



垮壩引起的衝擊性災害給洪汝河流域迅雷不及掩耳的毀滅性一擊,河道宣洩不暢、洪水居高不下所造成的浸泡性災害,更加重了這場災難的損失–水利建設指導思想上陷入的某種誤區,無疑成為這場災難的另一個源頭。當時,由於宿鴨湖水庫尚未脫險,水利專家陳惺提出,用爆破手段炸開阻水部位,加速行洪。建議獲得國家相關領導的批准后,8月14日,爆破正式開始,全部工作完成共用了整整兩天時間。

爆破之後,河南境內的大量洪水向下游傾泄,致使淮河中、下游形勢緊張。淮河多年受重蓄輕排指導思想之害,行洪道上早已圍堰叢生,泄洪能力下降30—40%,沿途淮河河道平堤流水,險象環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