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5月2日訊】薄熙來垮台了。重慶人怎麼看?
不消說,重慶人的看法決不會像官方媒體聲稱的那樣「一致擁護」。以王康先生為代表的一些重慶人,為薄熙來的垮台叫好,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認同當局的現行路線,並不意味著他們就認同當局處置薄熙來的方式。
確實也有不少重慶人對薄熙來還抱有相當的好感。他們說,不管薄熙來是不是有貪污腐敗刑訊逼供和命案等問題,他畢竟給老百姓帶來了實惠;在薄熙來治下,重慶的治安畢竟有了很大的好轉。
這後一種看法涉及到評判標準的問題,我們有必要略做分析。
托克維爾早就提醒我們說: 如果一個民族只要求他們的政府維持秩序,則他們在內心深處已經是奴隸,即已經成為自己財富的奴隸。托克維爾還提醒我們:如果人們僅僅追求物質福利的增進,因此只要統治者能夠在一段時期內搞好各項物質利益,他們就聽任統治者去做任何事情,而不管那些事情是善是惡,是好是壞,那麼,他們就已經為獨裁者的上台打開了通道。
也許你會說。托克維爾的話說的是西方人,我們中國人有不同的評判標準。
不對。中學語文課本裡收有一段《左傳》上的故事,膾炙人口,曰「曹劌論戰」。齊國攻打魯國,魯國國王魯莊公決定應戰。一位民間人士曹劌求見魯莊公。曹劌問魯莊公:「您憑什麼跟齊國打仗?」魯莊公說:「衣服食品這類養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佔有,一定拿來分給別人。」曹劌答:「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莊公說:「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類,我從來不敢虛報數目,一定要對神說實話。」曹劌答:「這只是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是不會保佑您的。」莊公說:「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全部明察,但一定根據實情處理。」曹劌說:「這是盡了職分的事情,可以憑這一點去打一仗。」
這段對話告訴我們一條很重要的標準,那就是說,一個政府,一個統治者,最重要的,最起碼的,不是在於它為老百姓帶來多少物質上的實惠,而在於它是否公正地處理大大小小的各種案件,也就是說,在防止民眾彼此傷害的同時,它是否力求避免了政府對民眾的傷害。
拿這條標準去衡量薄熙來,別的不說,單單是他發起的那場以打黑名義的黑打就足以證明薄熙來在重慶的作為不值得肯定。
我並不認為那些為薄熙來鳴冤叫屈的重慶人真的不明白這個道理。我相信,假如人們可以通過媒體公開揭露在打黑運動中發生的種種違法亂紀刑訊逼供等罪行,假如受害者們可以通過媒體公開控訴他們受到的種種非法虐待。大多數重慶人一定會站在反對薄熙來的一邊。
不錯,隨著薄熙來的垮台,重慶的冤假錯案可望得到部分的糾正。但問題是,中共當局自己本來就是靠著踐踏法律,侵犯人權等非法手段「維穩」,它不能不擔心在重慶的糾正冤假錯案會引起全國性的連鎖反應,因此可以想見的是,當局只會在不動聲色的前提下,悄悄地對過去薄熙來造成的冤假錯案做有限度的糾正。它必須包庇和掩蓋薄熙來的真正罪行,因為那也是他們自己的共同罪行。如此說來,很多重慶人對薄熙來被整不服氣,那又有什麼可奇怪的呢。
文章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