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4月25日訊】(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25日電)民眾是否罹患膀胱癌必須使用膀胱鏡檢查,但侵入性的膀胱鏡往往會讓患者感到不適。中正大學與嘉義基督教醫院合作,從尿液檢體中掌握基因變異,驗出膀胱癌準確率高達90%。
中正大學生命科學系表示,膀胱癌死亡率不高,但復發率卻高達60%至70%。根據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膀胱癌發生率已躍居為男性10大癌症的第8名,因此不可不慎。
由於患者有無血尿是判斷膀胱癌的唯一依據,而血尿除了透過肉眼察覺之外,有時尚需倚賴顯微鏡觀察才能發現,因此除了診斷困難之外,也容易錯失治療時機。
另外,診斷膀胱癌必須使用膀胱鏡,但這類侵入性的檢查往往會讓患者感到不適,對復發率高且必須定期追蹤的膀胱癌患者而言,膀胱鏡檢查造成的疼痛,令人難以忍受,因此有些病人檢查1、2次就不願意繼續追蹤,甚至被家人押著到醫院做檢查。
為了不讓病人因害怕膀胱鏡檢查而無法掌握病況,中正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陳永恩與嘉基泌尿道上皮癌研究團隊合作,由院方提供膀胱癌病患的尿液檢體,協助中正團隊進行「膀胱癌尿液偵測」研究。
陳永恩從院方提供的病患尿液檢體中,發現多達5種因異常甲基化引發膀胱癌的基因。他說,只要在尿液中驗出其中一個基因出現異常甲基化,就代表患有膀胱癌,準確率高達90%。
陳永恩的研究成果目前正在申請專利,未來可望做成試劑並用於癌症篩檢,而膀胱癌病患也將免去膀胱鏡檢查造成的身體不適,成為膀胱癌診斷與後續追蹤的一大利器。
中正大學指出,陳永恩從10年前就開始研究利用尿液中異常基因甲基化偵測膀胱癌,他在2002年發表於「臨床癌症研究」的論文,至今已被引用達百餘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