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荻:中央在玩一盤很大的三國殺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4月21日訊】 憤青們愛說一句話:「中央在下一盤很大的棋。」這句話的意思大概和「拿破崙同志永遠正確」差不多——不過別忘了,拿破崙同志不過是頭豬而已。

有些人總喜歡嘲笑憤青,他們說:「為什麼中央總是在下棋?為什麼不是——比如說——中央在打一圈很大的麻將?」而我認為,中央其實是在玩一盤很大的三國殺。

三國殺和下棋有何區別?下棋的時候,棋盤上貌似有著眾多角色(車、馬、將等等),但是這些角色都沒有自由意志,只能聽從兩個棋手的擺佈,是棋手實現自己的戰略意圖的工具;而三國殺中的每個角色(主公、忠臣、反賊和內奸)都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和要實現的戰略意圖。三國殺中,每個角色都是一個演員,都有著自己的劇本,但是他們背後沒有導演。

下棋的時候,棋手對整個「戰局」一目瞭然,唯一不知道的是對手的心思。三國殺的時候,每個玩家只知自己的身份和手牌,不知他人的身份和手牌。而且牌局越大,玩家越多,這種無知在遊戲中發揮的作用就越重要。三國殺中沒有總攬全局的「導演」,每個角色只能根據自己所掌握的有限的信息來作出判斷和採取行動,而且行動時往往需要試錯,所以難免會作出錯誤的判斷和愚蠢的行動,遊戲也會因此更加變化多端、奇妙莫測。

有人認為政治鬥爭是下棋,是兩股近乎全知全能的力量(唯一不知道的是對手的心思)——「我們」對「他們」,上帝對魔鬼,正義對邪惡——之間的對局;其他所有的人都只是棋盤上任人擺佈的棋子而已。然而現實世界中的政治鬥爭其實更像三國殺:玩家眾多,每個玩家都有自己的意志和目的,你不知道誰和自己是一夥的,也不知道別人手裡有哪些牌,很多時候你只能靠猜測和試錯來採取行動,就連主公也不能掌握全局運籌帷幄;遊戲規則也很多,每個人恐怕都不可能掌握全部規則,只能邊玩邊學;因此遊戲中玩家難免會犯錯誤,行動的結果往往在你預料之外,同夥之間未必能夠密切配合,主公也難免會誤殺忠臣……這正如最近流傳的一首詩中所說:「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現實世界中的政治博弈,也是無數個角色在只掌握部分信息的情況下採取行動,由此所導致的結果是所有人都預料不到的。現實世界的政治博弈中不存在那種隱藏在角色背後的近乎超自然力量的總攬全局的「導演」。

與下棋相比,三國殺這類的多方博弈遊戲還有一個明顯的不同之處,那就是活到最後的不一定是強者,因為強者往往會成為首要的攻擊目標,因此也會最先被淘汰出局,反而是一些不那麼強勢的角色能夠笑到最後。這也暗合了中國官場普遍存在的逆淘汰現象。

中央玩的不是棋,而是一盤很大的三國殺,這能解釋很多現象。例如,有人質疑最近上演的「重慶大戲」中,主角的表演為何如此愚蠢。對此我們可以回答說:現實世界中的博弈者不是統領全局的「棋手」和「導演」,現實世界中的人們確實常常會犯錯誤,會做出愚蠢之舉。與小說不同,現實世界中的謀殺案,絕大多數都很愚蠢;現實生活中的政變陰謀,絕大多數都要失敗。

文章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