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書連載】辛灝年《誰是新中國》(45)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4月9日訊】 【《誰是新中國》題解】 誰是新中國?誰才是真正的新中國?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如果是前者,何以在辛亥之後,又會出現長期的內亂和內憂?雖然能夠一再地戰勝形形色色專制勢力的反撲,統一了中國,捍衛了共和國統,贏得了偉大衛國戰爭的勝利,卻又慘敗在1945—1949的內戰之中。嗣後,竟能夠在臺灣完成向民主的全面過渡,使孫中山先生民主建國的理想得以實現…… 如果是後者,為何又在「革命」的名義之下,全面復辟專制制度,雖然迄無外患,更無內憂,卻造成「冤獄遍中華」這樣一個史無前例的悲慘局面,為漫長的中國專制制度,補上了中世歐洲「教政合一」式極權專制統治的血腥一課。待到風雨飄搖之時,亦只好重演西太后的「改革開放」,然而,其成就雖不能與清政府相提並論,其命運卻與清王朝一樣而不能免,其腐敗和腐爛,更為中國五千年歷史所未有……

(接上期)

三 提出整理黨務案 通過刻期北伐案以堅持民主革命方向

中山艦事件之後,蘇俄與中共的退讓,一是出於不得已 —— 因為蔣有軍權和實力;二是準備伺機反擊 —— 為了牽制和阻止蔣北伐。蔣介石因既知分裂國民黨、篡奪國民黨黨權和誘變中國國民革命,乃是蘇俄與中共的一心所想,所以,為了保護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國民革命,併為了顧全國民革命的大局,乃提議召開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從「改善中國國民黨和共產黨間關係,糾正兩黨黨員妨礙兩黨合作之行動及言論,保障中國國民黨黨綱黨章的統一權威,確立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的地位及其意義出發」,提出了「整理黨務案」:【注三十六】

  

一、凡他黨黨員加入本黨者,各該黨應訓令其黨員,明了國民黨之基礎為總理之三民主義。對於總理及三民主義,不得加以批評和懷疑。二、凡他黨黨員加入本黨者,各該黨應將其加入本黨黨員之名單,交本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保存。三、凡他黨黨員加入本黨者,在高級黨部(中央黨部、省黨部、特別市黨部)任執行委員時,其數額不得超過各該黨部執行委員總額之三分之一。四、凡他黨黨員之加入本黨者,不得充任本黨中央機關之部長。五、凡屬於國民黨黨籍者,不得在黨部許可以外,有任何以國民黨名義召集之會議。六、凡屬於國民黨黨籍者,非得有最高黨部之許可,不得另有政治關係之組織及行動。七、對於加入本黨之他黨黨員,各該黨所發之一切訓令,應該先交聯席會議通過,如有特別緊急事故,不及提交通過時,應該將此項訓令,請求聯席會議通過。八、本黨黨員未受准予脫離黨籍以前不得加入其他黨籍。如既脫離本黨黨籍而加入他黨者,不得再加入本黨。九、黨員違反以上各項時,應即取消其黨籍,或以所犯之程度,加以懲處。【注三十七】

  

同時,為解決兩黨與兩黨黨員糾紛,國民黨又於五月十七日提出並通過了「聯席會議組織大綱案」八條。【注三十八】

  

蘇俄顧問鮑羅廷鑒於中山艦事件之後的國共兩黨態勢,對國民黨二中全會通過的「整理黨務案」,事前事後均未表示反對態度。陳獨秀則以中共中央名義寫信給國民黨中央,表示「整理黨務案是貴黨內部問題,無論如何決定,他黨都無權贊否」。【注三十九】並於「告全黨(共產黨)同志書」中,稱「國民黨中央決議共產黨分子退出國民黨最高黨部,禁止共產黨員(指加入了國民黨的共產黨員)批評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共產黨及青年團須將參加國民黨的黨員、團員名單繳存國民黨,我們都接受了」。實際上「加入國民黨之共產黨員和青年團員的名單,中共始終拒絕交出」。【注四十】

  

中共黨員毛澤東、林祖涵、譚平山,根據國民黨「整理黨務案」,被迫於一九二六年五月二十五日辭去所任各部部長職務。

  

國民黨于會後新設立了中央執行委員會和軍人部。蔣介石推薦張人傑(靜江)代自己為中執委主席,推薦陳果夫代他任組織部長,改邵元沖為青年部長,蔣自任軍人部長。中執委下設黨務會議和政治會議,由張人傑和譚延闓分任主席。國民政府主席一職由譚代理(原由汪精衛擔任)。七月六日,蔣被推選為國民黨中常委主席。

  

「整理黨務案」提出后,據一九八九年前中國大陸史家稱:「原來,在國民黨中央黨部和各級地方黨部之中,共產黨員占很大比重,如中央組織部,最多時,在二十九名部員中,就有二十六名共產黨員。在二屆二中全會以後,對各級黨部進行了新的整理與改組,到一九二七年一月,共產黨員在各級黨部中,最多不過佔三分之一。」【注四十一】

  

蔣介石提出並獲通過的「整理黨務案」,其巨大意義在於:首先是奪回了國民黨自身的最高權力,和「一大」以來為共產黨所迅速竊奪的組織部權力,以及部分地方黨部的權力,使國民黨重新獲得了自己的大部分黨權,從而保證了領導國民革命的決策權,特別是決定北伐的權力。雖然蘇俄與中共為逞其私慾,仍然堅持反對北伐,卻已不再能改變國民黨志在領導與推進中國國民革命、特別是發動和領導北伐的決心。

  

六月四日,中國國民黨在蘇俄與中共的一片反對聲中,召開中央臨時全體會議,通過了「刻期北伐案」。七月一日,蔣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主席名義,頒發「北伐部隊動員令」,宣布戰鬥序列和集中湖南計劃。七月四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中國國民黨為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宣言」,莊嚴宣告:「中國人民一切困苦之總根源,在帝國主義之侵略,及其工具軍閥之暴虐……本黨為實現中國人民之唯一需要,統一政府之建設,為鞏固國民革命之根據地,不能不出師以剿除賣國軍閥之勢力……」

  

七月九日,北伐軍正式出師。

  

應該說,自一九一三年二次革命以來,孫中山先生志在北伐的歷史願望,終於在蔣介石和中國國民黨人的推動和決策下,以自己訓練出來的革命軍隊作主幹,開始付諸實行了。歷史的事實是,自中山艦事件至七·九北伐出師,短短的三個余月間,如果沒有蔣介石和一批真正的國民黨人,為保護國民黨的黨權,為堅持國民革命方向,為決心發動北伐,而反擊了蘇俄和中共的僭權和篡權,則孫中山先生的歷史遺願和全國民眾所一心嚮往的北伐,非但不可能于短短的十個月之間,就能夠解放南半個中國,而且不知要拖到何年何月,更不知會改變成什麼樣的性質。這無疑是蔣介石保衛、領導和推進中國國民革命的又一巨大歷史功績。

注 釋

【注三十六】 一九二六年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通過的《整理黨務第一決議案》。

【注三十七】 《革命文獻》第九輯第九四至九五頁。

【注三十八】 楊樹標:《蔣介石傳》。

【注三十九】 中共機關刊物《嚮導》第一五七期。

【注四十】 陳立夫:《成敗之監》第六四頁。

【注四十一】 《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第三十至三一頁。

(待續)

文章來源:黃花崗網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