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書連載】辛灝年《誰是新中國》(43)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4月5日訊】 【《誰是新中國》題解】 誰是新中國?誰才是真正的新中國?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如果是前者,何以在辛亥之後,又會出現長期的內亂和內憂?雖然能夠一再地戰勝形形色色專制勢力的反撲,統一了中國,捍衛了共和國統,贏得了偉大衛國戰爭的勝利,卻又慘敗在1945—1949的內戰之中。嗣後,竟能夠在臺灣完成向民主的全面過渡,使孫中山先生民主建國的理想得以實現…… 如果是後者,為何又在「革命」的名義之下,全面復辟專制制度,雖然迄無外患,更無內憂,卻造成「冤獄遍中華」這樣一個史無前例的悲慘局面,為漫長的中國專制制度,補上了中世歐洲「教政合一」式極權專制統治的血腥一課。待到風雨飄搖之時,亦只好重演西太后的「改革開放」,然而,其成就雖不能與清政府相提並論,其命運卻與清王朝一樣而不能免,其腐敗和腐爛,更為中國五千年歷史所未有……

(接上期)

二 利用「中山艦事件」以反擊蘇俄僭權 限制中共篡權

「中山艦事件」是國共兩黨第一次公開的大衝突,也是孫中山先生逝世后,國民黨對蘇俄與中共「挖心戰術」的第一次公開大反擊。由此國民黨乃得救,由是共產黨則註定了它在一九二七年失敗的命運。是故,國民黨稱之為「蔣中正救黨」,共產黨則從此對蔣介石恨之入骨。

  

七十余年來,國共兩黨對「中山艦事件」各執一說,中外史家更是莫衷一是。用相互指責的辦法既不能誠服眾心;用索引與考據的研究亦難使雙方黨人悅服。在中國大陸,中共歷史學家乃眾口一辭,以黨言為立言。即便是八六年後,大陸新一代歷史學者已經越來越走上了「過度美化」【注十一】蔣介石和國民黨的道路,但對該事件的評價,仍因中共領袖曾明言欽定,所以至今尚無人敢公開推翻中共定論。至於暗中、私下或在民間,自然早已是「各抒己見」。在中國台灣,隨著言論由小限制走向大開放,對這一歷史事件早已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不論是國民黨的鐵杆忠臣,還是某些要「淡化歷史」的史家,他們對該事件的研究與判斷,仍然和中國大陸頗多區別。為此,筆者將根據國共雙方和兩岸史家對中山艦事件的看法,並從中山艦事件發生的歷史背景和歷史後果出發,以尋求歷史的公正結論。

第一 國共兩黨及兩岸學者對中山艦事件的看法

一、中共領袖周恩來指「中山艦事件是蔣介石一手製造。」【注十二】

  

二、國民黨元老陳立夫稱:「三月二十日所發生的中山艦事件,是一次陰謀,完全是針對蔣先生而來的。」【注十三】

  

三、一九八六年于中國大陸出版的《中國現代史》是這樣敘述「中山艦事件」的:三二零事件發生前,蔣介石支持下的孫文主義學會分子到處散布謠言說共產黨要暴動,推翻國民政府,組織工農政府,以惑亂人心,煽動反共。三月十八日,黃埔軍校駐省辦事處通知海軍局,謂奉蔣介石命令,調派得力兵艦二艘開赴黃埔,聽候差遣。海軍代理局長李之龍(按:青年軍人聯合會負責人,共產黨員)即派出中山、寶璧二艦前往。但十九日晨軍艦到達黃埔后,蔣卻聲稱並無調艦命令,隨後因蘇聯參觀團要參觀兵艦,李之龍經請示蔣,又將中山艦調回,十九日下午六時半該艦駛抵廣州。中山艦得往返開動,本是奉命行事,但蔣介石卻說這是「無故生火達旦」,是「擾亂政府之舉」,亦即誣衊共產黨要暴動。蔣以此為借口,於三月二十日凌晨擅自宣布戒嚴,調動大批軍警,斷絕廣州市內外交通,逮捕了李之龍,佔領了中山艦和海軍局,扣捕了黃埔軍校和第一軍中做黨代表及政治工作的共產黨員,並包圍了蘇聯顧問團住宅和省港罷工委員會,收繳了兩處衛隊的槍械。【注十四】

  

四、一九八八年台灣出版的《中國現代史》,則對該事件做了另一番敘述:三月十八日晚代理海軍局長李之龍(共產黨員),令蔣校長座艦中山艦由廣州駛回黃埔,準備劫持蔣中正直駛海參威,送往俄國。三月二十日,蔣採取斷然措施,拘捕李之龍,扣留中山艦,包圍俄國顧問住宅及共黨機關,收繳共黨分子所操縱的罷工委員會槍械,是為「中山艦事件」。中山艦的調動,系聽從俄國顧問的命令。事發之後,俄國顧問季山嘉等被遣送回國,共黨同意解除中共分子在軍校中擔任的職務,並解散「青年軍人聯合會」,軍校教務長鄧演達的職務亦被解除。【注十五】

第二 「中山艦事件」發生后中共與蘇俄的態度

一 中共態度

  

其一 中國大陸出版的《中國現代史》雲:中共中央和蘇聯顧問對蔣介石採取了妥協退讓的方針。張國燾作為中共中央代表前往廣州。他一面動員中共廣東區委執行妥協方針,一面對蔣進行所謂親善訪問,表明中共繼續支持蔣的態度。【注十六】

  

其二 一九八九年前的中共歷史學家在其專著中亦云:陳獨秀主張妥協退讓,對蔣介石的這一背叛行為非但不予指責,反而表示「抱歉」,批評共產黨人「太急進」,不應「包辦」太多。【注十七】

  

其三 一九八九年後的中共歷史學家在其著述中稱:一九二六年四月三日,陳獨秀在《嚮導》上發表了「中國革命勢力統一政策與廣州事變」一文,說:「蔣介石是中國民族革命運動中的一根柱石,共產黨若不是帝國主義的工具,絕不會採用這種破壞中國革命勢力統一的政策。」【注十八】

  

其四 該歷史學家又稱:進而,在六月四日,陳獨秀寫了三封信發表在《嚮導》上。信中寫道,「從建立黃埔軍校一直到三月二十日,都找不出蔣介石有一件反革命的行動」,而且表示,「中國共產黨若陰謀倒蔣,就應該起來打倒共產黨,共產黨員若陰謀倒蔣,就應該槍斃」。【注十九】

二 蘇俄及其顧問態度

  

其一 中國大陸史書雲:四月底,蘇聯顧問鮑羅廷在回國三個月後返回廣州,他主張對蔣作最大的讓步,承認蔣於三月二十日以來所取得的權力。【注二十】

  

其二 《陳立夫回憶錄》稱:那時(指中山艦事件發生時),俄國方面也不願意和蔣先生關係惡化。後來在北平大使館的文件中,發現當時俄國顧問(指季山嘉),受莫斯科的責備,稱他們輕舉妄動。……他們明白如果國民黨一旦在廣東失敗,那共產黨也將無法生存。 【注二十一】

  

其三 中共黨史專家引述:中山艦事件后不久,蘇俄駐廣州領事館,即派人拜詣蔣介石,詢問中山艦事件是針對某些個別人還是針對整個中俄關係?蔣當即回答是「對人」。不久,蘇俄乃令季山嘉等回國,中俄關係仍舊。【注二十二】

  

其四 台灣歷史學家雲:俄顧問看汪精衛不行,只好棄車保帥。經過協議,給汪留點面子。三月二十二日,大家齊集汪公館開政治會議,其中有一項決議說:「汪主席患病,應予暫時休假。」從此一直休到十六年四月。即一九二七年四月。【注二十三】

  

其五 日本《產經新聞》曾連載的《中日關係八十年之證言》稱:事後(指中山艦事件后)蘇聯顧問團成員曾經自行檢討,承認失敗而有如下的自責:一是俄國人對中國風俗習慣不注意,引起中國人反感;二是中國共產黨不知儘力于組織國民黨,默然轉移,只知以顯明地擴充共產黨為工作總方針,欲在各處把持一切指揮之權,招致國民黨員之反擊。季山嘉等一部分人,於二十四日自廣州處分歸國;國民政府復於四月二十四日解除俄國顧問十餘人的聘約。這才削弱了俄國人的控制力。【注二十四】

  

應該說,中共與蘇俄在事件發生后的「態度」,已能表明這個事件的「蹊蹺」所在,亦已經能夠揭示這個事件的事實性真相。

注 釋

【注十一】 一九九六年八月,中國大陸查禁了一批被中共指責為「在政治上有嚴重問題」的歷史研究著作。中共指責這些著作「過度美化」了三十年代蔣介石和國民黨領導下的中國,並「對中共黨史上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進行了不正確的評論,擅自公開了一些不應公開的歷史資料」。中共甚至對一些出版社作出了停止營業的處分。

【注十二】 《周恩來選集》。

【注十三】 陳立夫:《成敗之監》第五十三頁。

【注十四】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現代史》。一九八六年版第一七一頁。

【注十五】 張玉法:《中國現代史》。台灣東華書局一九八八年版。

【注十六】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現代史》。一九八六年版第一七二頁。

【注十七】 史全生、高維良、朱劍:《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第二五頁。河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

【注十八】 中共機關刊物《嚮導》第一四八期。

【注十九 】 參見楊樹標著《蔣介石傳》,北京團結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另,除上述兩計劃外,還有:一九一八年三月十日呈孫的《今後南北兩軍行動之判斷》,和同日呈孫的《粵軍第二次作戰計劃》。另見《陳獨秀傳》,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版。

【注二十】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現代史》。一九八六年版第一七二頁。

【注二十一】 陳立夫:《成敗之監》第五七頁。

【注二十二】 史全生、高維良、朱劍:《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第二七頁。河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

【注二十三】 蔣永敬:《國民黨滄桑史》。傳記文學社印行。

【注二十四】 日本古屋奎二著《中日八十年關係之證言》第一四零二頁。

(待續)

文章來源:黃花崗網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