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前智囊阮銘談敏感時刻緬懷胡耀邦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4月4日訊】(新唐人記者常春、劉璇採訪報導)今年是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去世23週年,中國官媒週二(4月3日)發出緬懷文章「胡耀邦墓前清明祭」。文章感懷,「斯人已去經年,墓前依然思重人稠」。中共18大即將召開,改革派和保守派也一直相爭明爭暗鬥,再加上王薄事件引發中共史無前例的內訌,今年胡​​耀邦祭日,官媒發文時機愈發顯得敏感,引人聯想。

《中國新聞網》文章刊登了「胡耀邦墓前清明祭」這篇文章,文章描述,位於江西鄱陽湖畔的共青城富華山的胡耀邦墓,來此悼念者不絕於途。

文章稱,多年來,胡耀邦墓園每年接待近30萬社會各界人士前來瞻仰、憑弔。今年4月15日是胡耀邦逝世23週年,胡耀邦陵園先後接待過80多位中共黨和國家領導人、200多位省部級官員。

據記載,共青城緣於建國初期98位青年來此墾荒。胡耀邦一生先後兩次來此,三次為此題詞。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在京逝世。治喪期間,中共中央批准胡耀邦夫人李昭的請求,將他的骨灰葬於此處。

在中共領導人中,胡耀邦是最主張改革的一位,包括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但也因此而受到黨內的壓力。 1987年被指責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遭罷黜中共總書記職務。 1989年去世後,大批民眾自發前往北京天安門廣場悼念,隨後演變成震驚全球的89民運。

最近,受其提拔的總理溫家寶又不斷強調政改,中國官媒發文時機難免引發聯想。

胡耀邦前智囊阮銘接受《新唐人》採訪時表示,在民間胡耀邦的口碑一直很好,只是官方不承認而已。

阮銘說:“民間對胡耀邦的聲音還是有一定的空間。就是因為薄熙來垮了,這樣的話語空間就更大一點。像溫家寶這些人,特別是過去這些媒體或者是社會上都一直支持胡耀邦他們的,因為薄熙來的垮臺,所以這方面的發言空間就增加一些了。”

對中共在現有體制內是否可以實現改革,阮銘指出,胡耀邦的改革是要靠在體制外才能成功的。 “十一屆三中全會如果沒有西單的民主牆、沒有體制外的民主運動天安門怎麼能平反,兩個凡是怎麼能去掉?所以說如果只有體制內沒有體制外,胡耀邦的改革也不會成功。 ”

阮銘認為,真正的民主應該在體制外才能實現,“民主就是遊行示威,有反對的自由,有言論自由。鄧小平的四項基本原則就是體制內,體制內就是封閉的。搞民主沒有體制外怎麼搞民主呢?”

阮銘表示,中國要走民主的路,光靠體制內不可能成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不靠群眾運動,光靠體制內就能改革的。

昨天(3日)在大陸網路微博上,也出現了許多紀念胡耀邦的貼文,並且列出許多胡耀邦的語錄和過去的一些言行,對於曾經有一段時間大陸禁言胡耀邦而言,似乎已有極大改變。

海外網絡作家夏小強認為,中共內部所謂的甚麼「右派」、「左派」、「自由派」、「保守派」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他們可以在權力爭鬥、內部傾軋中鬥得你死我活,但在這一點上卻取得了驚人的一致:大家都是一條船的。

他進一步指出,中共是在你死我活的權力鬥爭中不斷做著利益的分配和分贓,在相互之間不斷的妥協和清算中艱難前行,同時又共同維護延緩著這艘墜向深淵的大船的下行速度,其目的就是在船翻前攫取更大的利益。溫家寶等人也許真心想要著手彌補缺憾,但在體制內談政改,只是死路一條。

相關視頻新聞:【禁聞】傳溫家寶想解禁海外流亡學生回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