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4月4日訊】中國報名參加求職節目這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其中絕大多數皆為大學生,這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大學生「供過於求」。為何在一個正在朝著民族復興的大國會出現大學生「供過於求」的現象呢?其一,中國目前整體經濟結構並非以知識、智慧為支撐,而是以浪費資源、污染環境、掠奪老公為支撐,故而出現了「農民工找不到,大學生沒人要的」的尷尬現象,即便在以「發展」、「創新」、「經濟轉型」、「經濟軟著陸」等口號下這種現象似乎愈演愈烈了。
在這種經濟環境下沒有足夠多的知識、智慧型崗位提供給給大學生,於是出現了大學生「供不應求」的現象。尤其是以學純粹文科的大學生(比如哲學、歷史、文學等等)更是難以好到適合的工作,很多大學生為了生存不得不放棄自己所學的專業即便他們很喜愛,而這些學科是支持一個民族向前良好發展的動力,如此一來則會出現惡性循環,中國不知將走向何處!其二,中國目前的社會結構十分封閉,階層等級森嚴,各階層之間很難交通。一個普通家庭出身的大學生很難在社會立足,社會給他們提供的機會少之又少,他們只能做一些十分底層的工作甚至連這些底層的工作也要整的頭破血流。
中國處於「上流階層」的大學生非富即貴,也就是「富二代」和「官二代」,他們的父母親屬佔據了社會大量資源,包括金錢、地位、人脈等等,故而這兩種二代便可以高枕無憂。而那些「下流階層」的大學生父母卻一無所有或者擁有的資源不足以支撐其子女就業,故而他們只能枕戈待旦,不能放過任何一個求職機會即使這些機會有時候只是虛假的。其三,目前中國高等教育狀況十分糟糕,處於崩潰之邊緣,其所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很多一無是處。他們沒有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沒有足夠扎實的專業知識更談不上有多少學問,甚至很多大學生道德淪喪,以致整個社會的知識、智慧和道德水平直線下降。這種大學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很難對社會有所幫助,故而在找工作是處處碰壁,只好來到這種求職節目嘗試一下,也許就被哪位「獨具慧眼」的老闆相中了。
求職節目選擇選手的唯一標準就是收視率,故而在編排節目時為了吸引觀眾眼球就會誇大求職者的一個方面同時縮小或隱藏其另一方面,如此一來便使人錯誤看待求職者,造成錯誤的輿論導向,這對求職者是十分不公的,對社會也是十分不負責的。而求職者自己卻沒有絲毫權力,只能任聽節目擺佈,對求職者所造成的一些惡劣影響也只能求職者自己承擔,而很多求職者實際上是無力承擔這些不良影響的。
如此,求職節目便成為刀俎而求職者就變成了魚肉。編導在剪輯所錄節目時也不會徵求求職者的意見,只根據自己之好惡任意剪輯。這一做法充反應出中國社會對於人權的不尊重,對於弱勢者的不尊重。而求職者也沒有機會提出異議,即使提出也不會被接受,這和整體中國人權現狀是若合符節的。對求職者的不尊重還反映在節目對於企業沒有足夠的約束力,求職者和招聘企業在場上達成協議后就沒有了下文,不能保證求職者能真正就職于此家企業,亦不能保證求職者所應在企業里享受的待遇,因為從一開始到後續就職,這一切的信息都是不公開透明的,沒有任何約束機制,所以企業在台下也可以不遵守遊戲規則。這還是中國社會以大欺小,倚強淩弱的縮影。
在良好的社會中,企業和求職者是彼此平等的,而在中國的求職節目中我們看到的卻剛好相反。企業盛氣淩人高高在上,以衣食父母的姿態對待求職者,以尖酸刻薄的語言攻擊求職者,這令本來就處於弱勢的求職者很難應對。企業招聘者總是以自己少得可憐的知識和無比狹隘的思想去責難求職者,令其進退維谷左右為難。而這正好反映出中國社會的即得利益者總想主宰他人,成為社會價值的準則,令其他弱勢群體服從他們效法他們,有朝一日弱勢群體鹹魚翻身也會成為曾經攻擊過他們的既得利益者,如此一來,中國社會將永遠無法實現平等,永遠無法實現尊重人權和個性。
在一個不懂得尊重個性的社會裡大眾是不會容納天才的,因為天才都是與大眾不同的,其所表現出來的言行都不符合既得利益者所指定出來的社會價值準則。企業在社會當中代表金錢,而一但金錢成為唯一衡量個人價值的時候社會就會出現道德淪喪的現象,而此種現象如今在中國比比皆是,令人痛心不已!
自由平等是良好商業社會的基本準則,從經濟學上來講求職者和企業之間應實行等價交換,一旦企業貶低求職者的地位也就破壞了最基本的商業精神,如此企業員工就會墮落成奴隸,而奴隸是不被允許有自己的獨立精神的其唯一的任務就是順從。如今之中國社會缺乏獨立之精神的人不可勝數,而那些堅守自己人格思想的人如鳳毛麟角,這些鳳毛麟角還會被淹沒在扼殺個性的奴隸社會中!
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而不敖倪於萬物
文章來源:作者提供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