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3月28日訊】(中央社記者馮昭台北28日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今天發表研究報告,關於國人常見的第二型糖尿病,找到5個新的相關基因,並證實先前已發現的3個相關基因,還找到2個次要糖尿病相關基因。
對於發現相關基因的意義,台大醫院代謝內分泌科主治醫師莊立民表示,糖尿病致病基因的研究還在學術階段,假設未來所有致病基因都能找到,敏感度提升到臨床可用,如果與糖尿病相關有8個基因,只有1個基因出現變異,致病機率低;但8個都出現變異,發生糖尿病的可能性高,就要提早預防。
莊立民表示,不鼓勵用藥物預防糖尿病,提早預防可透過運動、減少能量攝取和減重。
「跨國合作研究發現東亞族群糖尿病致病關鍵基因」計畫主持人為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垣崇、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技師鄔哲源、台大教授莊立民和中國醫藥大學教授蔡輔仁,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知名的「自然遺傳期刊(Nature Genetics)」。
這項研究找到5個新的糖尿病相關基因為KCNK16、MAEA、GCC1-PAX4、PSMD6和ZFAND3。兩個次要糖尿病相關基因為WWOX 和CMIP。
莊立民表示,未來還需要更大樣本,特別是對華人、台灣人,釐清上述基因是否有導致糖尿病的危險性。
莊立民表示,基因是否影響致病有兩大因素,一是胰島素分泌,二是糖尿病胰島素作用的敏感度。已知某些基因會影響胰臟發育、細胞功能和胰島素分泌,會產生胰島素分泌不足。接下來要把基因變化和糖尿病致病的兩大因素釐清,未來如果可以知道控制基因能力,還可能開發成藥物。
莊立民表示,雖然知道基因將可以有預測能力,但目前解釋度可能不到10%,還在學術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