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清:30年了 不要再用「計劃」的眼光看待人口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3月15日訊】兩會剛剛開始,就有委員建議,將窮人的二胎指標轉給富人。此論引來一片口水,頗多戲劇效果。

不過,這只是嚴肅討論人口政策的一個插曲。據《廣州日報》報導,近日浙江省副省長鄭繼偉接受騰訊微訪談時表示,根據浙江的實際情況,希望國家在強調控制人口數量的同時,針對人口老齡化等問題,讓部分省市先行試點,適當微調生育政策。

30年前的3月12日,計劃生育政策開始實施。30年了,當初的計生第一代都已經進入而立之年,以後生孩子還要靠「計劃」嗎?兩會剛剛開始,就有委員建議,將窮人的二胎指標轉給富人。此論引來一片口水,頗多戲劇效果。 不過,這只是嚴肅討論人口政策的一個插曲。據《廣州日報》報導,近日浙江省副省長鄭繼偉接受騰訊微訪談時表示,根據浙江的實際情況,希望國家在強調控制人口數量的同時,針對人口老齡化等問題,讓部分省市先行試點,適當微調生育政策。在此之前,中國網「2012『兩會』熱點話題調查」的數據顯示,人口政策排在第三位,跟帖數量卻排在第一位。不管各方觀點如何,一個基本的判斷是,各方均對目前的人口政策不太滿意,計劃生育政策應該根據新的情況做出調整。 關於人口政策調整的必要性,經濟學家、社會學者們的論述已經汗牛充棟,關於人口紅利、老齡化諸問題毋庸贅述。就在前端時間,內地的人口政策還逼出了港人與內地孕婦的糾紛。現在,更需要關注的問題或許在於,人口政策調整為何調不動,究竟難在哪裡? 在筆者看來,阻礙人口政策調整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個來自根深蒂固的「計劃」觀念,認為人口也可以像經濟政策那樣靠計劃、靠行政管制,來達到目的;另外就是依託「計劃」管制體系而形成的既得利益群體,他們不想放棄嚴格的人口政策帶來的管制紅利。 「計劃生育」政策形成於文革之後、改革開放之初,彼時計劃、管制仍然是決策者的主導思路。而計劃生育政策的直接思想來源就是馬寅初的人口觀。

在此之前,中國網「2012『兩會』熱點話題調查」的數據顯示,人口政策排在第三位,跟帖數量卻排在第一位。

不管各方觀點如何,一個基本的判斷是,各方均對目前的人口政策不太滿意,計劃生育政策應該根據新的情況做出調整。

關於人口政策調整的必要性,經濟學家、社會學者們的論述已經汗牛充棟,關於人口紅利、老齡化諸問題毋庸贅述。就在前端時間,內地的人口政策還逼出了港人與內地孕婦的糾紛。現在,更需要關注的問題或許在於,人口政策調整為何調不動,究竟難在哪裡?

在筆者看來,阻礙人口政策調整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個來自根深蒂固的「計劃」觀念,認為人口也可以像經濟政策那樣靠計劃、靠行政管制,來達到目的;另外就是依託「計劃」管制體系而形成的既得利益群體,他們不想放棄嚴格的人口政策帶來的管制紅利。

「計劃生育」政策形成於文革之後、改革開放之初,彼時計劃、管制仍然是決策者的主導思路。而計劃生育政策的直接思想來源就是馬寅初的人口觀。不能不說的是,馬寅初雖曾留學美國研讀經濟學,但是他的人口理論的基礎卻脫胎於前蘇聯的計劃經濟模式。他的人口控制理論本質就是服務於計劃經濟下的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

眾所周知,搞重工業化,需要大量的投入,在計劃經濟的模式下,這些投入都來自國家。然而,當時中國的情況是,國家並無太大財力,勢必要增加國家積累,抑制國民消費,於是,馬寅初提出,通過控制人口而抑制國民消費。另外,馬寅初也看到了,解決社會就業主要需要通過輕工業,但是,人口太多就會造成一個輕工業的規模過大,而這實際上就會和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產生矛盾。當然,他也看到了,人口眾多與耕地少之間的矛盾。

改革開放30多年的經驗已經讓市場經濟取代了計劃經濟,馬寅初人口論所依附的經濟體制已經不復存在。其思想中視為經濟發展負擔的人口,在市場經濟下的價值被重估,勞動力不但是最關鍵的生產要素,而且,也是創新之源。

近年來,隨著工資上漲、勞工荒等現象,均表明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開始走向枯竭。顯然,市場經濟不但需要自由的勞動力,而且需要勞動力供應的可持續性。計劃生育政策則扭曲了勞動力市場的供應,令市場難以對未來的勞動力供應產生明確的預期。可以說,到了現在,計劃經濟時代的人口政策與市場經濟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已經到了不能不改的階段。從理順市場機制的角度來說,也應該盡快放棄人口政策的「計劃」。

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之所以難以鬆動,正是因為,相關部門、人員、地方政府均能從中獲得直接的利益。現在,對很多地方政府來說,徵收的超生社會撫養費是一筆不可低估的預算外收入。如今,各地的社會撫養費也都水漲船高,某地曾經向一位超生的富豪開出了上百萬的「超生罰單」。這些錢往往有利於預算監督之外,成為地方政府部門的小金庫,公款吃喝、工作人員的福利獎金,均從此而來。因此,很多地方不再像過去那樣以不超生為目標,而是以徵收社會撫養費為目的。計劃生育政策被異化成了「放水養魚,定期撒網」。當然,人口管制的權力也蘊含這大量尋租的機會。人口政策一旦鬆動,這些好處將大幅貶值,甚至不復存在。

人口政策微調能否調得動,關鍵還是看決策者以什麼樣的眼光來看待這一政策,有沒有勇氣拿掉有些人手中的奶酪。樂觀的信息是,人口政策調整的共識越來越多,改革人口政策的可能性也越來越高。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