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3月6日訊】(中央社記者顏伶如波特蘭5日專電)今天起是美國「全國睡眠宣導週」,醫學專家呼籲家長注意,孩子睡著後若打鼾嚴重、呼吸不規律,可能意味著孩子有行為問題。
由美國「全國睡眠基金會」(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推動的「全國睡眠宣導週」(National Sleep Awareness Week)今天展開。這項年度活動主要目的在於喚起民眾注意睡眠的重要,避免因為睡眠不足而影響健康。
位於紐約布隆克斯的愛因斯坦醫學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公布最新醫學研究報告指出,家長要注意孩子睡覺後是否打鼾嚴重、呼吸不規律,因為這可能顯示小朋友有行為問題。
愛因斯坦醫學院在這項醫學研究當中,針對1萬1000多名兒童展開長達6年的睡眠狀況進行分析。這是美國到目前為止針對兒童睡覺狀況所進行的最大規模研究。
研究結果發現,睡著後呼吸會變得不順暢的兒童當中,高達40%至100%會出現符合醫學定義的行為問題,例如過動、攻擊行為及情緒問題。
主持這項研究的愛因斯坦醫學院家庭暨社會醫學教授波諾克(Karen Bonuck)指出,之前的醫學研究曾經探討過睡眠呼吸障礙與行為問題的關連,但這些研究資料樣本都比較小,而且沒有針對兒童進行長期追蹤觀察,「我們的研究從家長方面取得他們子女長達6年的資料,對於幼童早期的睡眠狀況擁有完整了解。」
睡眠呼吸障礙(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簡稱SDB)指的是睡眠期間發生呼吸問題,例如打鼾、用嘴巴呼吸及睡眠呼吸中止。
波諾克表示,相較於其他變數來說,睡眠呼吸障礙對於兒童行為問題具有最深的影響,遠超過性別、社會經濟背景、家庭變故、家庭環境資源等。
她說,以睡眠呼吸障礙做為指標,可以非常準確地預測某個孩子是否有情緒或行為問題,「用在4歲孩子身上非常準確,用在7歲的孩子身上也一樣。」
至於為何有睡眠呼吸障礙的兒童較容易出現行為問題?波諾克表示,兩者間的確切關係仍有待更多研究探討,但可能因素之一是,人體會強迫缺乏睡眠的孩子仍然保持清醒,如此才能學習事物,因此想睡覺的孩子會出現反作用的生理反應,導致他們跳來跳去、發出各種聲音,因為這樣才能讓他們維持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