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2月29日訊】每年的三月前後,雷鋒都要像尊神一樣被請出來,供萬眾瞻仰膜拜,忽悠得大家隨之起舞,特別是在青少年中廣泛宣傳所謂的「雷鋒精神」。而在他死去50週年的今年,有證據表明官方將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某部長析「雷鋒精神」稱熱愛「黨和國家」居首、某封疆大吏通過會見跟雷鋒扯得上邊的人再次把他捧上了天,將「雷鋒精神」重新「發揚光大」,進一步發揮他的政治符號「價值」,以此抵禦市場經濟對國民精神世界的「侵蝕敗壞」,「改善」國民的道德素質。
像我們這個年紀的應該都是在「雷鋒精神」熏陶下成長起來的,多數人盲信它的存在,部分人隱隱約約感覺到它的虛構成分,只有極少數人才明白在過往的歲月裡,他被無窮無盡地「搾取」了其精神資源,以至於和實際生活中的他相比早已面目全非,在全部意義上他被當作了一尊神,一個完美的典型,一具精雕細琢的政治符號,而非一個有優點也有缺點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了。
雷鋒在歷史上的真實面目如何,除了官方「塑造」和宣傳的之外,也有一些人通過挖掘史實對其進行歷史還原,不僅其個人經歷與官方所稱的不符,其精神世界遠沒有那麼「偉大」,就連被廣泛傳播的「雷鋒日記」也涉嫌造假,只有一樣毫無疑問是真實的:雷鋒就是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那些「精神」、「道德」、「素質」要麼是被無限放大了,要麼就是硬貼上去的。
那麼,一個「偉大」的凡人是如何誕生的?
我們都是生活在無比「現實」的現實生活中的,毋庸任何人粉飾,都能深察其本相。一部分人還有幸參與或者圍觀「典型」被塑造的過程,因此也獲得了別人所不擁有的別樣人生經驗。從這些紮紮實實的經驗出發,就能推導出「雷鋒」是如何被精心「塑造」和「包裝」起來的。
何況他受到了那個時代身份最顯赫的人物的「抬舉」,而且代代相傳。有句古話說「時勢造英雄」,雷鋒這個典型真是生當其時,完全是時事造就了一個「偉大」的政治符號。
眾所周知,雷鋒死去的時候正是三年自然災害的掃尾,狂熱的共產主義運動加上自然災害,給國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經濟受到嚴重破壞,糧食生產銳減,成千上萬的人生生地餓死了,當時就有人總結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引發了人們對運動的發動者和組織者的懷疑,特別是對最高領袖產生了不信任感。
在此情況下,需要一個對階級、革命、主義等當時的流行詞彙深信不疑而且具有重要社會影響的人物,重新凝聚人心,對國民起到「表率」和「榜樣」作用。換言之,時代需要什麼「精神」,就在已經死去的這樣的人身上貼上什麼「精神」的標籤。
一個經過「脫胎換骨」的雷鋒就這樣在霞光萬丈中出世了,活過了五十年,現在還有人想繼續利用它的「剩餘價值」,還要在他身上「發現」新的「精神」,繼續充當政治符號和工具,為利益集團服務。比如說什麼雷鋒精神的首要因素是熱愛「黨和國家」。
誰還相信這一套?經過了二十世紀文化大革命、八十年代狂飆突進運動的興盛和衰亡特別是互聯網勃興對公共領域和國民精神的重構,還有多少人的思想停留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人經過這些歷史事件的衝擊,早已經變得更加聰明,洞察世事了。
明白人都知道兩點:雷鋒是像小說一樣被虛構出來的人物,他的那些「精神」,就像一團面,人想怎麼捏就怎麼捏,捏成什麼樣,就看這個人想要什麼樣的效果;虛構這樣的人物的目的,是要起表率和榜樣作用的,是為了影響別人的思想和行為,說到底是讓大家還相信這麼個虛構出來的人,相信支撐他的行為的思想,相信他所「信奉」的理念——當然這一切都是虛構的,一言以蔽之,就是竭盡全力「愚民」。
如果還有人期待做這樣的傻事,能取得預期的效果,那麼無疑是緣木求魚。現在就連中小學生都通過大量的社會交往和瀏覽網絡對世界和人生,對歷史本相有了全新的認識,何況是成人?冒險對這樣的國民實施古老的愚民教育,將帶來適得其反的結果。舉個例子,我們從小學到大學都會接受革命歷史、革命政治的通識教育,至今有多少人不懷疑它的真實性?相反對部分國民帶來的精神虛無感貽害匪淺。這樣的教育敗筆還要延續多久?
過去三十多年來推行的經濟改革和開放特別是市場經濟制度的初步確立,對我國提出了兩個歷史性的任務。一是為市場經濟制度量身定做一套完善的政治體制,以使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匹配,保證國家科學有序發展;二是為傍生市場經濟發展的「公民社會」訓練合格和「熟練」的公民,順利從事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活動,由此觀之思想啟蒙在我國遠未過時,反倒正是時代所急需,因此需要更多的知識分子擔當起歷史責任,繼續完成對國民的思想啟蒙。
而思想啟蒙,首先就要打破愚昧,打破愚民教育,打破虛假的宣傳,打破政治符號對國民思想的誤導,對國民進行現代政治、文化的改造,重構國民的精神世界。
文章來源:《博客日報》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