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2月29日訊】(新唐人記者林妙音綜合報導)2012年初,中國經濟增長勢頭明顯減弱。有德媒認為,北京當局謀求通過擴大內需促進增長,難以很快奏效,2012年的中國經濟將會是明顯較為艱難的一年,而對於接班在即的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來説,這一年恐怕會更難。
時代周報:中國經濟顯艱難局勢
《德國之聲》援引《時代周報》2月27日的報導指出,中國的外貿2年來第一次在年初就下跌。……特別受影響的是初級產品生產商,占出口業的40%,一些企業的海外訂單減少了20%。
「更為艱難的是進口減少,與去年同月相比下降15.3%,這意味著內需相當弱。而中國(共)領導人所設定的目標是,面對歐美被危機困擾,加強國內經濟發展趨勢。」
文章說,中共當局抑制房地產市場過熱的措施「顯然超出了目標之外」,「雖然大多數城市的房地產價格最近幾個月稍微下降,但是受到這些措施打擊的主要是建築業,它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7%。許多小建築公司因為缺乏訂單,處於支付困境,許多地方的鋼鐵生產實際上停頓。」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石曉敏曾警告說,「經濟的硬著陸」今年完全有可能。該報指出這種虛弱發展會給一年一度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投下陰影,大會最近幾天在北京開始。
「中國(共)既定的國家主席和黨總書記習近平兩星期前在訪問美國時還保證,中國的經濟增長不會崩潰,他本人為此負責。……這會難為習進平的。主要是夏季讓許多中國經濟學家擔憂,很多中等企業6、7月份貸款到期,或許會成為『壞賬』。」
報導指出,2009和2010年,中共政府在雷曼破產期間為了刺激經濟,迅速擴大貸款總額。地方政府資助的許多項目會作為投資不當處置。
但是,報導認爲,在中共最高層面臨更換領導人的一年,政府不願顯露弱點,不久前再次擴大貸款額。「……抑制通脹現在不再像幾個月前那樣名列議事日程之首,價格上漲也再次上漲到4.6%,食品價格上漲幅度甚至超過10%。」
IMF對中國經濟發出警告 多方預測增長率下降
國際貨幣基金(IMF) 2011年11月15日曾發出警告:由於壞帳、私部門放貸浮濫和房地產價格急劇下跌,中國大陸金融體系面臨風險,並呼籲當局大刀闊斧改革。
這是總部設在華盛頓的IMF公布首度針對中國大陸金融體系進行的正式評估報告,其中指責政府當局「過度」干預銀行和監管機關,削弱市場紀律和企業治理。
今年2月初,IMF再次發出警告說,歐元區債務危機引發的世界經濟衰退,可能導致中國經濟增長率大幅下降4個百分點。
雖然石曉敏預測,今年經濟增長會低於8%,甚至有可能降到6%到7%。
但在《中國經濟展望報告》的報告中,IMF指出,中國今年的增長率預測由去年9月的9%下調到8.25%,已經是沒有甚麼疑議的了。而歐洲債務危機將帶來全球經濟震盪,這一動盪如果產生連鎖反應,將會使中國2012年8.2%的增長預期下降4個百分點。
惠普國際評級(Fitch Ratings)在2月7日表示,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同時,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以及銀行業都可能對中國經濟構成威脅。而中國經濟出現「硬著陸」是對2012年全球經濟的最大潛在風險。
針對世界銀行最新公布的關於中國的研究報告,《法蘭克福彙報》2月27日引述德意志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史米高(Michael Spencer)的看法說:「中國的最大風險不是來自外國,而是來自本國,來自房地產市場。」
民主與經濟的關係
署名楊仁賢的文章「沒民主才成就經濟?諮詢型法治適合中國?」說,在過去30多年的時間裡,中國共產黨以經濟為核心的治理政策舒緩了人民對其執政正當性的質疑。但是如今的中國是到了必須進行民主改革的關鍵時刻。
文章指出,共產黨執政至今,經濟改革的果實讓政府中各項行政審批權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官老爺到處橫行,黨國不分。每個想經商發財的人就只能官商勾結。政府掌握所有的資源,但卻不受任何制約,使得政府的資源分配既沒有效率,也無任何公平正義可言。
美國耶魯大學金融經濟系陳志武教授在《中國為甚麼需要民主?》一文中說,雖然民主與法治自身不創造收入,但它可讓同樣的勤勞創造更多的收入。而目前中國的有形制度成本太高了,人民被迫必須先消耗大量的時間、精力與金錢去和制度打交道,因此中國經濟果實完全是人民日夜工作,不分假日所打拚出來的,是勤奮戰勝制度成本所積累的成果。
「勤勞決定是否有飯吃,而民主與法治決定生活品質,決定是否能付出更少的勤勞但照樣能增加收入。」所以陳教授相信,民主不僅僅是對權力的監督制約問題,民主更是關乎到每個人實際利益的問題。
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經濟學教授陳志飛指出,GDP的增長是中共用來維持一黨專政的唯一的或者是最強有力的藉口。如果中國經濟以急剎車硬著陸的方式結束的話,將要帶來的政治動盪,將會使歷史重新書寫這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