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利:潮水退卻時 幾多裸泳者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2月28日訊】 媒體披露的浙江溫州立人集團借貸數字越來越令人驚訝,從起初傳說的幾個億、20個億擴大到45億,一位代理債權人權益的律師則認為其融資規模高達80億元,立人集團已經嚴重資不抵債。作為一個主要立足溫州市貧困縣泰順(2011年全縣財政收入不到6億)的民營企業,這一借貸規模及其將引發的後續問題,顯然是極為驚人而可怕的,同時,立人借貸案透露出的信息,對於思考中國經濟發展模式也極具價值。

立人集團的創業和借貸從1998年開始,至借貸危機爆發時延續了13年之久。1998年立人集團董事長董順生等六名股東創辦泰順育才高中,後陸續開辦初中、小學和幼兒園,雖然學校逐漸形成了在當地較高的教學質量,學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但這樣的民辦教育顯然沒有為董順生帶來預想中的利潤,甚至一直虧損,於是在2003年之後,董順生利用辦學積累的名聲和信用資源,並借助浙江民間融資環境寬鬆的有利條件,擴大民間借貸規模,然後將這些資金投入房地產、礦業開發經過13年的滾雪球式運作,終於打造了一個負債幾十億卻看上去很強大的企業集團。而借貸規模的擴大離不開高息引誘,部分借款年息甚至超過100%.

這種以高息吸收資金創業的風險是顯而易見的,但如果滿足兩個條件,風險並不一定會馬上轉化為危機,這兩個條件是:1,社會經濟發展速度較快,民間資金對社會未來充滿樂觀預期;2,高息吸收的資金用於高利潤行業。無論如何,董順生起初從事的教育行業不可能為他創造足以支付高額利息的利潤,但在房地產泡沫飛速膨脹,礦產價格持續上漲的時期,投資這些行業的高利潤顯然給了董順生更大的借款胃口和膽量。從行業發展軌跡來看,2003年至2011年正是投資房地產的黃金時期,而大量的基礎設置建設也為礦業資源的價格上漲創造了條件。看來,董順生不僅是一個有能力的辦學者,也是一個極具商業眼光的投資者,基本上可以說,他把借來的資金使用到了最有可能產生暴利的民營行業。但即使如此,在滾雪球式的借款規模壓力之下,董順生的龐氏騙局的破產也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沒有國家政策對房地產業的降溫,董順生能做的也只能是將這一騙局延長更久一點而已。

俗話說,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任何企業的發展都要對利潤和風險進行綜合考慮,但在過去的二十年中,我們在中國經濟領域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很多企業家並不以創造利潤為主要考量,而是用盡一切手段,不停地擴大企業規模,通過各種複雜的「資本運作」,甚至短短幾年就由小作坊式的企業演變為巨無霸式的大型集團,借到巨款的企業家則會成為各級代表、委員,坐上百萬的豪車,喝「幾千塊錢一瓶」的紅酒,一副成功人士的形象和做派。顯然,這是一種不顧死活的企業擴張,是注定要破產的賭博式「經濟發展」。

企業的快速膨脹可以為企業帶來規模效益,但畸形發展也可以使之累積更大的風險乃至危機,這個道理,董順生未必不懂,可是,依靠高息吸收資金「創業」的企業家根本無法停止這種擴張的腳步,因為,越來越多的民間借貸,而不是企業利潤(民營企業盈利的困難是普遍問題,本文暫不做討論)才是支撐企業運轉的關鍵,這樣的企業只能靠越來越大的生產規模(或者說借款規模)維持,一旦停止借款就難以為繼,所以幾乎不可能實現盈利模式的改變,只能一條路走到黑,直到危機爆發,一切歸於毀滅。

西方有句諺語:只有退潮時,才知道誰在裸泳。房地產業的調整讓董順生和立人集團展示了沒穿內褲的身軀,但這不是唯一被發現裸泳的富翁。去年以來,浙江、江蘇、河南、山東、內蒙等地的民間借貸危機連連,富翁跑路屢見不鮮,更嚴重的借貸危機爆發可能還在後頭。也許,此起彼伏的富翁破產、跑路能讓人們對高利貸問題形成理性的認識,但政府的默許以及對新聞媒體的控制在這一危機累積中的作用能否得到足夠充分的暴露和討論,並不令人樂觀。事實上,政府及政府內部的官員對於轄下企業的問題並非沒有瞭解,在溫州泰順,早在兩年前,就有政府官員勸親友退出立人集團的集資,但這樣的勸告顯然不能成為公開討論的話題,否則就有「傳播謠言,破壞社會秩序」的危險,不僅如此,政府官員、官方媒體還會出面為這些企業站台,實際上提升了企業的形象和信譽。政府監管的缺失和新聞不自由導致立人集團的借款黑幕被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以至於立人在發生利息支付危機的時候還可以利用「餘威」繼續擴大借款規模,直到最後一頭栽倒,再也爬不起來,而成千上萬的借債人基本上血本無歸。

而就在溫州立人集團等浙江企業發生利息支付危機的同時,以鄒平縣為主要集散地的山東民間借貸也顯示出了危機來臨的跡象,目前已有很多借款人跑路(高利貸泡沫的破滅還給一些地區帶來嚴重的治安問題),如舜耕名築老闆劉城負債約8個億跑路,借款建房的三聯房產項目停工,長期無法向購房者交房,資金危機使山東最大的本土家電銷售企業前景堪憂。

如果我們意識到自去年下半年起的「富翁」跑路不僅發生在溫州,而是一個全國性的問題,我們就會明白這種擊鼓傳花式的經濟發展的隱患所在,而且,這種靠舉債維持運轉的經營模式並不限於民營企業,最可怕的是很多地方政府形同企業,也在靠各種資本運作維持當地的經濟繁榮和好看的政績,城市越攤越大,樓房越建越高,繁華背後的真實一面究竟如何,在權力操控和媒體監督缺失的情況下,我們也無法得到所需的數據、真相。

現在,民間借貸泡沫的破滅已經讓許多假富翁現了原形,那麼,政府呢?我不是經濟學家,但我相信生活的常識和觀察,我懷疑,立人集團的長期「成長」和突然倒下,正是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一個縮影,無論如何,我想提醒某些樂觀人士:如果你只看到一個企業或機構的強大和華麗,並且除了強大和華麗之外無法獲得另外的信息,請對無法瞭解到的一面保持足夠的興趣和警覺,以免被突如其來的倒塌砸傷。不要忘記,幾個月前立人還在依靠巨資支撐的廣告宣傳向人們展示一個成功企業的形象,轉眼間就徹底崩潰。中國經濟發展模式中潛在的風險肯定大於外界的瞭解,立人集團的崩潰再次向我們提示了這一點。

文章來源:《美國之音》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