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2月15日訊】中國經濟面臨的困境,除了經濟結構轉型之外,還面臨一個更嚴重的挑戰,即發展方式的轉變。這一轉變包含兩大內容,第一,中國的能源使用方式必須從高能耗模式轉變為低能耗模式。第二,整治國土。首先是停止大量污染企業的運作,其次是從現在開始持續投放巨額資金,逐漸修復被嚴重污染的生態系統,讓國人的食品用水恢復安全標準。
由於中國有六分之一的耕地被重金屬污染,許多農作物在生產過程中已遭遇鎘、鉛等重金屬污染,這是一個必須單獨行文專述的大題目,本文僅分析中國有無可能改變能源使用方式。
政府介入使「環境庫茲涅格曲線」失靈
眾所周知,國際社會曾熱切希望中國積極調整能源結構,參與全球減排協議,但在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中國讓國際社會碰了一個軟釘子,付出的代價是讓自身的國際境遇變糟糕。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中國狂妄自大,實際上還有一層北京難言之苦衷,因為它無法優化中國的經濟結構,無法扼止中國高能耗產業的高速發展。
有人曾借鑑經濟學中的「庫茲涅茨曲線」之說來說明人均收入與環境生態之間的關係,認為中國只要過了庫茲涅茨曲線的拐點,環境生態就會好轉。所謂「庫茲涅茨曲線」是上世紀50年代諾貝爾獎獲得者、經濟學家庫茲涅茨用來分析人均收入水平與分配公平程度之間關係的一種學說。該研究表明,收入不均現象隨著經濟增長先升後降,呈現倒U型曲線關係。
基於同理,當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時候,環境污染的程度較輕,但是隨著人均收入的增加,環境污染由低趨高,環境惡化程度隨經濟的增長而加劇;當經濟發展達 到一定水平後,即到達某個「臨界點」(或稱「拐點」)以後,隨著人均收入的進一步增加,環境污染又由高趨低,環境污染的程度逐漸減緩,環境質量逐漸得到改善。這種現象被稱為「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曾被某些研究者用來安慰被環境污染折磨得非常焦慮的中國人。
「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致命弱點,在於其將環境生態的污染與好轉當作一個自然發生的過程,忽視了這是一個政府可以通過立法與行政主動介入並加以改變的過程。如我以前說過的那樣,中國從政府官員到企業都是「邊做環保邊撒謊」,連保護環境的第一道門環境評估都已經成了利益集團俘獲國家的重要手段,許多嚴重破壞環境、污染空氣的項目上,就是在利益集團的共謀下上馬,最後導致中國的環境污染達到北京都不敢正視的程度。
統計數據成為自慰的政治遊戲
這種「不敢正視」可以從有關中國能耗比的數據之混亂可見一斑。
在潘岳力倡綠色GDP的那段時期,中國國家環保總局的網站上曾公佈:2004年,中國用了全世界31%的煤炭、29%的鋼材、8%的石油、45%的水泥,而創造的GDP僅佔世界的4%。《人民日報》在「『十一五』一個重要目標:單位GDP能耗降低20%」一文中承認:從能源利用效率來看,作為佔全球總人口1/5的中國,2004年GDP佔全球GDP只有4%,但單位產值能耗卻是發達國家的3-4倍。單位GDP的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國的6倍,甚至是印度的2.8倍。
由於中國的高能耗成了國際社會杯葛的話題,這幾年官方的口徑大變,據中國官方的樂觀估計,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能源消耗要增長 0.8到1個百分點,即使廣泛採用清潔能源,這一數字也很難低於0.5。但由於部門繁多,數據造假未到國家統計局這個終端時,不容易統一,導致媒體在引證數據時出現混亂。
以下是相隔3個月的兩個數據:其一是2011年6月30日廣州《新週刊》的文章「能源危機下無度消耗:中國基本能耗佔世界1/10」,按照此篇報導,中國的GDP已佔全球8.9%,但能源消耗只佔10%,能耗比已接近國際平均水平,但中國還在高度自省能源的「無度消耗」,看來已經很「高尚」了。
但3個月之後召開的2011中國國際石油化工大會公佈:當前GDP不足世界10%的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已佔世界的20%。後一數據接近英國石油公司(BP)的《世界能源統計年鑑》數據:2010年,中國能源消費量佔全球20.3%,超過了佔全球19%的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
有關能源消耗數據的混亂只說明一點,改變中國的經濟發展方式幾乎無望,北京不敢正視生態系統正瀕臨崩潰這一現實,除了在紙面上玩數據遊戲自我安慰之外,還非得將減排協議當作國際社會出於限制中國發展的陰謀,說成是對中國的一種不平等。
減少能耗,中國是最重要的受益者
但真正的問題在於:中國人均能源消費雖然與世界平均水平大體相當,但人均GDP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50%。以下數據也說明中國必須盡快改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國的能源消耗超過美國,但GDP總量卻僅為美國的37%。當前中國能源消費總量是日本的4.7倍,但GDP總量只與日本大體相當。中國能源消費增速已超過了GDP增速,這給能源生產和節能減排都帶來了巨大壓力。
上述能源消耗數據主要指石油,還不包括其他的資源,比如煤炭消耗量——在2010年世界煤炭消費總量中,中國的煤炭消耗佔比高達48.2% ,同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已居全球首位,嚴重的空氣污染已為公眾清晰感受到。
2011年10月份以後,美國駐華大使館公佈的空氣檢測數據使北京的空氣污染成為微博上的熱門話題,我將《紐約時報》11月4日那篇「中國政治精英們的特供中也包括淨化後的空氣」(The Privileges of China’s Elite Include Purified Air)的內容貼上微博,「空氣特供」這個話題引起微博人群極大憤怒,北京指責《紐約時報》誤導讀者,外交部也要求美國大使館停止發佈每小時一次的空氣質量檢測數據。但文中提到的遠大集團生產的空氣淨化器此後成為供不應求的熱銷產品。
文章來源:《清漣居》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