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2月5日訊】中國人發明創造力較差,模仿、抄襲的能力較強,這是盡人皆知的事,否則也不會大力推進「自主創新」。不過,有些事情儘管心知肚明,但被外國人給指點評論一番,看了還是覺得有些慚愧、無語,卻又不得不承認,看看10月31的《紐約時報》如何說「中國的抄襲風氣」吧。
北京大力敦促中國公司和科學家發明創新,但得到的不是蘋果,而是ApplePeel(蘋果皮),AppleStoer(假蘋果店)和BlockBerry(仿BlackBerry,有譯為「破莓」)。
喬布斯在1979年參觀施樂公司研究實驗室後得到靈感發明了鼠標和圖形界面。但是,中國人常常不是在競爭產生的成果上繼續開發,而是直接偷來,再低價售出。
在經濟發展如此迅猛而法律體系負擔過重的國家,不誠實的人常常獲勝。保護誠實者的體制實在是不夠健全。不誠實的抄襲者迅速行動,在快速增長的市場獲得優勢;他們的成功反過來又使中國的抄襲風得以延續。
《紐約時報》報導說,去年,浙江省一份科學雜誌透露,他們發現有證據表明,在20個月的時間內,近三分之一的投稿涉嫌抄襲。該報隨之提出問題,今天的中國可能有下一個史蒂夫•喬布斯。他也許曾在最近關門的某家山寨蘋果店工作。但是,他是否會有信心,相信自己的想法能得到保護,相信供應商不會竊取他的產品,相信法院能實施法律
抄襲和造假往往聯繫在一起,都具有欺騙性。如果空氣質量這種純數字的東西也真假難辨,外媒就要說三道四了、品評一番了。美國《洛杉磯時報》10月30日的文章說,美國大使館空氣質量數據讓中方數據黯然失色。原來,美國駐華大使館的樓頂上有一台只有微波爐大小的儀器,用來檢測空氣中細顆粒物。今年10月的一天,大使館檢測結果遠遠高於美國環保署設定的標準,已經「指數超標」。但北京當天自己的檢測數據卻為「輕度污染」。
報導解釋說,中方數據和美國數據的差別在於二者檢測內容不同。中國設在首都周邊檢測站的對象為直徑等於或小於10微米的顆粒物,而美國大使館的檢測對象則是直徑等於或小於2.5微米的顆粒物。醫生說,2.5微米以下顆粒物可以滲入人們的肺部以及其他器官。汽車和卡車排放的廢氣是顆粒物污染的主要來源,而這是北京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
曾經擔任中國政府空氣質量顧問的大衛•瓦格納認為,這個問題既有政治原因,也有技術原因。他說:「從政治角度而言,標準很難更改。10年來,政府一直在說情況變得越來越好。如果修改標準,可想而知,人們將會十分憤怒。」他認為,瓦格納認為,北京的空氣質量在奧運會之後並未變得更糟糕,但也未改善。其實,沒改善就沒改善,以後慢慢改,但在數據上做文章,還不如山寨們。山寨無論如何還給中國人帶來了便宜的產品,可數據失真,並不產生任何價值。即便是心理安慰也寥寥無幾,因為大家的鼻子是雪亮的。
曾經擔任北京奧運會空氣質量顧問的北京大學教授朱彤表示,環保部需要購買檢測儀器以及培訓人員,以確保數據準確可靠,可這都是要花錢的。朱教授的這個說法,筆者不敢苟同。如果花錢能解決數字不準確的問題,這就簡單了。問題不是出在儀器身上,而是管著儀器的那些人。
誠實、孝順,這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如今卻逐漸隨風而去。好在社會各界已經意識到問題所在。中國倫理學會日前啟動一項道德培養工程,計劃利用五年時間在全國培養百萬名「中華小孝子」。
根據這項五年計劃,每個區縣將選出30至60名學齡前兒童,從明年開始接受為期100天的禮儀和道德教育。通過考核的兒童將再接受3年類似教育,最後他們將獲得「中華小孝子」稱號。
此項計劃一出台便引發多方質疑。
西南民族大學中國倫理學專家肖雪慧說,有一些「孝」道課程已經過時了,傳授這些知識無異於宣揚服從權威。肖雪慧在自己的微博上說:「真想改善道德,從小培育基本人性,比什麼『百萬孝子工程』靠譜。」
作家金滿樓認為這項工程很可笑。他說孝子不是政府可以培養出來的。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更直面問題的關鍵,他很好奇誰將為這項工程埋單。熊丙奇說,如果資金來源於國庫,公眾就有足夠理由質詢類似道德工程較之更為寬泛的公民教育的有效性。他說:「無怪乎公眾會質疑,主辦方到底是更關心道德,還是更關心這項工程帶來的資金。」
文章來源:《專家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