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傳珩:胡錦濤時代行將謝幕這一年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2月1日訊】中共黨報《人民日報》二○一二年一月四日發表文章,為將於十八大「到站」的胡錦濤在二○一一年的政績歌功頌德。由中共喉舌新華社的五名記者集體撰寫題為《總攬全局科學發展──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二○一一年治國理政紀實》的文章,在大陸官方各門戶網站頭條發表。該文對胡錦濤二○一一年政績的高調吹捧長達一萬五千字,稱「一年裡,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運籌帷幄,沉著應對,以高瞻遠矚的戰略謀劃,作出一系列關係全局、影響深遠的重要決策,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奮進,實現了『十二五』時期良好開局。」文章最後總結說,以胡錦濤「領航作出的一系列戰略謀劃,在中華大地留下一串串閃光的足跡」。這些官媒記者不顧中國二○一一年在政治、經濟、道德、法律、人權、外交等各個領域全面衰敗的事實,如此進行肉麻吹捧,多半是主子「出題」,奴才作「賦」。在此,讓我們以事實佐證,回眸胡錦濤時代行將謝幕這一年,又有怎樣的「一串串閃光足跡」。

這一年,政治全面向左

二○一一年,胡總黨中央政治上全面向左,以「五個不搞」「六個為什麼」「八個確立」正式為中共十三大提出的「政治改革」劃上了休止符。自從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以來,各中央級媒體都針對溫家寶「政治改革」言論,聯合推出反擊「政改滯後論」文章,明火執仗地重新燃起「姓資姓社」爭論的烽煙,進行「劃清」、「絕不」等反對普世價值的輿論宣傳。二○一一這一年,胡總黨中央借黨慶九十週年,更是「掀起了一股強勁的紅色風潮」,企圖借還魂「紅色記憶」,來整合「中國軟實力」爭奪世界話語權。二○一一年九月二日,《人民日報》又發表了《網絡輿論:民意的「自由市場」》官方文章,向社會傳達加強管控與封殺網絡的強烈信號。為此,在網上調查中,「控」和「限」,被評為二○一一年度最頻用的漢字。

這一年,胡總黨中央絕不通過民眾千呼萬喚的「陽光法案」,但十月十八日,卻通過《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管控、扼制文化自由。今年元旦,胡錦濤更是在《求是》雜誌公開發表了在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上的講稿,再次強調,「要警惕國際敵對勢力在思想文化領域的滲透」,其極左面目已經顯露無遺。由此可見,胡總黨中央的無作為、不作為甚至反作為,致使其中共十三大提出的「政治改革」信譽在海內外完全崩盤,標誌著胡錦濤時代以拒絕改革立場為自己蓋棺定論。

這一年,經濟不斷下滑

二○一一年,以震驚中外的「高鐵追尾」慘劇為標誌,揭示了中國「帶血的GDP經濟」發展模式走到盡頭。這一年,中國經濟不斷滑坡,高額外匯儲備損失五千億元,地方政府債台高築,海外熱錢紛紛流出,房價掉頭,土地流拍,外貿出口單月增速連續下跌,勞動力市場進一步萎縮,大宗商品市場大幅下挫。特別是中國股市熊冠全球,爆跌不止,統計顯示,股民人均虧損至少四點二萬元以上,基金總虧損超過四千億元。中國股市十年歸零,十年血淚。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股市,像自詡「崛起」、「復興」、「業績輝煌」的中國這樣,如此死氣沉沉,成為窒息股民的血淚墳墓。

當今中國,貧富對立,收入分配嚴重惡化,特殊利益集團壯大,貪污腐敗已經普遍化和社會化。自從二○○○年公佈中國基尼係數為零點四一二之後,國家統計局再也不敢公佈這項統計數字。如今,中國權貴富豪收入最高的百分之十家庭與收入最低的百分之十家庭的人均收入相差六十五倍,差距甚至已超過某些因貧富不均常年動盪的國家。

這一年,法制大舉倒退

二○一一年,中國大江南北隨時、隨處都在爆發「無直接利益衝突」,甚至「爆炸聲音」與群體事件遍地開花,社會穩定難以控制。胡總黨中央為了應對這一局面,維穩功夫從中央到地方,從中南海到居委會,監控滿街,警察遍地。

這一年,備受抨擊的《刑事訴訟法修正案》,公然認可國家公安、國安等偵查部門使用監視、竊聽等技術偵查手段,直接作為庭審證據使用。也就是說,公權對私權的監視、竊聽取證將合法化,全體國民只能生活在被公權力隨時隨地的廣泛窺視之中,而且可以輕易被秘密拘押、失蹤而被藉口「無法通知」「有礙偵查」不履行「通知」義務。如今就連公民的第二代身份證內都要安裝芯片,用衛星定位來監控老百姓。這一年,「創新社會管理」導致從微博到車票無處不實行「實名制」,甚至避孕藥也要實名購買。由此可見,這一年這個國家的公權力惡性膨脹達到歷史最高峰,致使法制大舉倒退,中國走向「警察國家」。

這一年,道德急劇淪喪

二○一一年,中國造假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政績造假、「GDP」造假、產品造假、統計造假、學術造假、比賽造假、文憑造假,所有社會領域都離不開造假;更有基金黑幕、足球黑哨、文化黑幕、醫藥黑幕等等,還有毒奶粉、地溝油這一切都離不開官方主流教育對人們心靈的扭曲。

這一年,胡總黨中央領導的黨官員,台前「學雷鋒」,台後「包二奶」。山東省副省長黃勝貪污九十億美元鉅款,包養四十六名情婦,擁有四十六處房產。安慶貪官被曝與五百女性有染,並且為玩女人定年度計劃。江蘇省建設廳原廳長徐其耀,竟然包養一百四十多個情婦,有時候母女全包。湖北省天門市原市委書記張二江嫖娼成性,竟與一百零七個女人有染。貴州習水縣十多名少女遭不法分子強迫賣淫,當中多人未滿十四歲,嫖客中學老師、移民辦主任、縣人大代表都有。正是眼下這種不受任何監督、約束的特權,如脫繮野馬,任意馳騁,權力、金錢、美女、侈糜生活,應有盡有,帶壞了整個社會風氣。連二○一一年中國的最高學府「北大」都盛產官奴校長,「三媽」教授。

這一年,中國發生了更為典型,且令人難以置信的標誌性道德慘案──「小悅悅」事件深刻揭示中國社會的道德急劇淪喪,已經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

這一年,人權嚴重惡化

二○一一年三月三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及警察打記者時說,「不要拿法律當擋箭牌」,赤裸裸地顯出一種中國特色的「我是流氓我怕誰」勁頭。這一年春季,世界演繹「讓茉莉花飛」,中國政府卻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鎮壓異見、維權人士,實施軟禁、傳喚、失蹤、拘留、逮捕。據「維權網」不完全統計,中國「茉莉花散步」傳播以來,國內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各地人士有上百人。

更為典型的是,二○一一年四月三日,著名藝術家艾未未在北京首都機場被官方強迫「失蹤」八十一天;著名維權律師高智晟再次被秘密收監;四川人權捍衛者、民主人士陳衛被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九年監禁;貴州民主人士陳西被以同樣的罪名判處十年監禁。此外,還對獨立知識分子、宗教人士等加緊控制與壓制。根據無國界記者的統計,現在仍有六十八人因網絡信息相關的罪名身陷囹圄。中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網民監獄,人權持續惡化。

這一年,社會秩序日趨失控

在二○一一年裡,大規模群體衝突井噴式的湧現,其中包括南京梧桐樹、守望教會戶外聚會、上海工人罷工、四川阿壩藏人、宋莊藝術家活動等等群體事件。可謂一個地地道道的民眾抗議年。

這一年,江西撫州錢明奇,因不滿拆遷問題十年都未解決,在市內多個政府機關引爆連環炸彈控訴,開創了中國特色「自殺式襲擊者」抗議新模式,刷新了大陸官民對抗新紀錄。然而,就在五月二十六日《人民日報》為此發表文章呼籲《傾聽那些「沉沒的聲音」》不幾天,六月八日中午,山東省德州市公安局辦公大樓火光衝天;六月九日湖南省耒陽市黃市鎮派出所被炸成兩半;接著天津市政府門外被投自製炸彈,三人受傷;六月十四日,廣西賓陽縣黎塘鎮永安西路新埠橋收費站旁的港興停車場,發生貨車爆炸,並引起停車場內二十輛汽車發生燃燒,造成八人死亡、二人重傷、四人輕傷。

最近,經濟學家郎咸平根據最新政府公佈數據指出中國「稅收負擔太沉重」。根據美國《福布斯》雜誌數據,中國大陸的稅負痛苦指數多年來始終名列世界前茅。這一年,民間不堪重負,不斷發生集體抗稅事件。十月二十六、二十七兩日,浙江湖州織裡鎮發生大規模抗稅事件,導致當局出動數千名警察彈壓,最終數十人被拘捕;十一月二十五日早上八點,廣東肇慶四會市天光墟玉器市場數千商戶抗議加租上街大遊行,當局出動大批警力在現場戒備。

綜上可以佐證,這一年,中國社會秩序日趨動盪。

這一年,外交環境更孤立

現有國際體系是以普世價值為基礎的新文明時代,但胡總黨中央由於其長期以來反觀歷史,背對潮流,站在時代潮流的反面,其中國聲音一直為國際社會忽略不計。特別是二○一一年三月二十日,當美英法聯軍執行一九七三號決議設立利比亞禁飛區第二天,中國外交部連續表示不滿與遺憾,被國際社會邊緣化,深陷外交的困局。胡總黨中央一向認為,只要打「社會主義招牌」的就是朋友,要堅決穿一條褲子到底,否則就都是「反動聯盟」「敵對勢力」。

由此以來,這一年,中美、中歐、中日、中印關係都出現了問題,連俄羅斯都暗助印度遏制中國。東海、南海周邊各國都與中國離心離德,開始群起圍攻──美日韓圍堵北京,東盟各國紛紛結盟,美國聯合韓國、澳大利亞、印度、東南亞各國,就要求中國遵守國際規範達成一致。如今,中共的「老朋友」們,除了古巴的卡斯特羅,大都不在人世了。二○一一年,除了朝鮮的「金小胖子」還需要吃中國的奶,就連共產主義小兄弟越南都不一條心了。二○一一這一年,中國外交走向自「改革開放」以來前所未有的死胡同。

這一年的結束語

這一年,社會不公、貪污腐敗、兩極分化、官權肆虐所導致的民怨沸騰達到極點。然而,胡總黨中央不僅不能審時度勢地擔當變革主角,反而迷信暴力可以維穩,致使社會各群體、個人只能以非常規方式伸張權利,表達訴求。如今,「左派」知識分子對胡錦濤在官員嚴重腐敗的重大問題上「無所作為」表示譴責;自由派知識分子對胡錦濤在實質上拒絕「政治改革」,以及「反向作為」的媒體和網絡控制倍感憤怒;中國網絡與民間同時風靡「草泥馬之歌」。胡錦濤時代行將謝幕這一年將是「一串串污穢、黑暗的足跡」,永遠刻在中華民族歷史的檔案裡。

文章來源:《爭鳴雜誌》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