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嘯:「臨時工」氾濫是社會的「難言之恥」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1月15日訊】最近經新聞媒體披露的「中華脊樑」收錢評獎事件連日來持續發酵。先是「中華脊樑」活動的兩個主辦方——中國經濟報刊協會、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均表示公章被冒用,接著承辦方北京國發中科信息技術研究院稱,活動文件是單位一名臨時工偽造並發出的。對於當事方明顯在推卸責任的表態,社會輿論幾乎一邊倒地予以強烈質疑和譴責。由此,久被詬病的「臨時工」現象再次引發強烈關注。

  

近年來,在諸多事件進入責任追究階段時頻現「臨時工」的身影:抄襲領導講話稿的文員是臨時工,上班打牌的機關工作人員是臨時工,銀行業務出錯的是臨時工,違規申請保障房的是臨時工,強制拆遷民房的是臨時工,引發火災的是臨時工……這次收錢評獎的活,竟然也是臨時工幹的。這「臨時工」究竟是何方神聖?他們吃了什麼豹子膽,又是哪來的這般通天本領?人們不禁還要問:既然執法的是「臨時工」,違法的也是「臨時工」,「擔責」的還是「臨時工」,甚至起草文件的也是「臨時工」……那「正式工」都在幹嗎?身為負責人的領導幹部在幹嗎?

  

所謂臨時工,是指機關及企事業單位臨時招聘的工人,與正式工相對。臨時工這一稱謂,其實是近十多年才興起的。以前我們的國家很少有臨時工,所有人都有固定身份,要麼是機關幹部,要麼是工廠職工,要麼是公社社員,但今天,我們似乎進入了一個「臨時工」的時代,到處都是「臨時工」。目前臨時工有一個正式稱謂,叫「臨聘人員」。

  

根據我國新勞動合同法,已經沒有了「臨時工」一說,只要簽訂勞動合同的,都是本單位職工,而不簽用工合同,則是違法行為。但法律歸法律,現實歸現實。如今在一些電視台、高校等單位,裡面最忙活的人,不是實習生,就是沒有編制的臨聘人員;政府部門也充斥著大量「臨時工」,從司機到文員到秘書,基本上各種職位的都有;一些醫院裡,到處都是實習醫生和臨聘護士,再加上護工,一眼看去,好像活都是這些人在幹。

  

這些機關和事業單位,既然有那麼多正式職工,為什麼還會出現大量臨時工呢?表面上的理由只有一個,就是單位編制太少,事情太多,不招臨時工,許多活沒人幹,單位就難以保證正常運轉。

  

比如央視,就曾出現過數以千計的臨聘人員,按聘請部門不同還分「台聘」、「中心聘」、「部門聘」、「欄目聘」等不同類別。這些編外員工,很多人沒有社會保障和福利待遇,他們屬於單位裡的「二等公民」,是被打入另冊管理的。這些人往往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由此會產生深深的失落感。政府部門、醫院、科研院所等單位招聘臨時工的情況也與此類似。

  

臨時工和正式工最大的區別就是工作量和工作待遇。「聘臨單位」都非常樂意向臨時工壓擔子,不管是工作量和工作難度,都非常富有「挑戰性」。而待遇方面,和正式工相比,則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臨時工一般月收入只有1000多,正式工往往是臨時工的3-5倍,除非和單位關鍵領導有特殊關係,不然臨時工們永遠也別想轉正。

  

筆者就曾「榮幸」地在某省級政府部門當過兩年「臨聘人員」。雖然我的頂頭上司只是個小小科長,我的地位也在所有科員之下,但值得「自豪」的是,不少以廳長冠名的報告稿、發言稿、致辭皆出自我手。可能有人要問,那麼多官員幹什麼去了?筆者相信凡有過此等經歷的人,都只能苦笑以對。

  

這幾年來,在企業大量裁員、很多員工「下崗」的同時,公務員隊伍卻越來越龐大,但這些「正式工」依然無法維持政府機構的正常運轉。為什麼呢?因為許多機關還是人浮於事,很多「正規軍」無所事事,把工作交臨時工做去了,「正式工」們落得清閒,也無形中凸顯了自己的地位優越。

  

並且,臨時工還常常不得不扮演「替罪羊」的角色。現在政府部門和某些事業單位只要出事就聲稱是臨時工幹的,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權力」共識。而一些臨時工在「犯事」後,馬上就被有關部門開除,以示政府部門與臨時工徹底劃清界限。

  

作為推脫的藉口,臨時工被用得太多太濫了。事實上,臨時工的存在,不僅助長了相關單位的懶憜作風和僥倖心理,更讓很多真正的責任人免於責任追究和法律制裁。有權必有責,權責要一致,這是現代行政的基本特徵。為什麼一出事,就把責任算在「臨時工」身上?

  

「自由、平等、民主、科學」是現代社會的核心理念,可如今還是有太多的人存在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級觀念,內心深處總想高人一等。這種等級觀念一旦與好逸惡勞的人的劣根性結合在一起,「臨時工」現象就難免氾濫成災。而「臨時工」氾濫,實在是現代公民社會的一種恥辱。政府部門自身深陷其中,這種恥辱就成了一種「難言之恥」。有人認為,中國何時能同工同酬,何時就算邁向了文明,這話說得不無道理。

  

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大量招聘使用臨時工,甚至連主管勞動人事的部門也違規使用臨時工,不簽合同,也不買社保,其他福利待遇也基本為零,不僅直接損害了臨時工這一群體的平等勞動權和獲得相應福利待遇的權利,也嚴重損害了法律的嚴肅性以及政府的權威和公信力。

  

有關部門也早已意識到了臨時工現象不符合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嚴重損害了社會公平。中央和省級黨委曾多次下文,嚴令清退臨聘人員,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到了執行層面,要麼是雷聲大雨點小,要麼是外甥打燈籠——照舅(舊),每一次「清臨」工作都是無果而終。

  

「臨時工」沒身份沒地位,沒有與所從事工作相對應的待遇,卻還總是被當作推脫責任的「擋箭牌」,總是成為被問責的「替罪羊」。這種現象不僅與社會的公平正義相違背,背後還可能藏著驚人的瀆職和腐敗。建議國家有關部門不僅要對每一起「臨時工」事件進行徹查問責,還要花大力氣健全勞動用工制度,在事實層面早日實現每個公民都平等享有勞動權,真正做到同工同酬。

文章來源:《大江網》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