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何日解民哀 春運不再難?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1月15日訊】一年一度的春運又來了。在外打工的遊子、異地求學的學子,這幾天已經焦急地徘徊等待在各地的火車站售票窗口,飛機場、火車站、汽車站,到處是步履匆匆的身影。中國交通運輸系統面臨著巨大考驗,政府相繼出台了增加運力、嚴打票販子、火車票實名制等諸多舉措,春運卻還是一如既往地上演著「一票難求」的大戲,面對著這場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週期性大遷移,一個問題如鯁在喉,我在《我們的生活為什麼這麼無奈》一書和官網中問道:「何日解民哀,春運不再難?」

網絡上有一個帖子很流行,有網友發問說,到底中國有幾個鐵道部。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早在2007年鐵道部就說,在2010年的時候將解決春運一票難求的問題。可是,到了2009年的時候鐵道部又說,到2012年的時候基本解決這個春運難的問題。然後到今年,也就是2011年的時候,「鐵老大」又發話了,說我們到2015年再去解決春運一票難求的問題。我們老百姓當然不滿意這種「朝令夕改」了,於是就提出了質疑。對於我們的質疑,看看鐵道部的官員是如何回答的?很有意思的,他們說,我們說的是要從2007年開始基本解決,你們網民、媒體不要揪我這個字眼,我當時說的是基本解決,現在說的是完全解決,不是一個概念。看來,玩這個文字遊戲,我們的媒體還不一定是這些官員的對手。

各位有沒有注意到一個挺普遍的現象,那就是每年的春節前後,鐵道部往往是被罵得最多的時候。各位還記得在2008年的時候,我們遭遇的那次雪災吧,致使我們那麼多人滯留在火車站,回不了家。搞笑的是,在那次雪災之後,鐵道部就自己的工作,給自己打了個分,好像是94分。據我估計,給自己打90分以上的,或者是滿意,或者是非常滿意,但在這之外,可能沒有其他選項了。對這樣的一個結果,我們的網民忍無可忍了,群起而攻之。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說明我們這個鐵道部對中國這個現實是不敏感的,或者說叫反應遲鈍。包括我們公路部門也是一樣的,它們好像生活在另外一個世界裡,不敏感也就罷了,可它們的自我感覺還都極為良好,這就太可怕了。

還有讓我們老百姓感覺可怕的,那就是我們老百姓去買票的時候。你知道那些售票員的臉色有多難看嗎?他們的服務態度讓我感覺自己就是完完全全的二等公民。對此,網民們還編了個春運的十大死法:第一個就是去諮詢列車車次被罵死,第二個是去買火車票的時候被氣死,第三個是買火車票排隊被累死,後面還有很多死法,比如說買了假票被騙死,上了火車以後被擠死,上了火車以後還沒有到站呢被尿憋死,等等。有人笑稱,這叫「九死一生」。是不是挺可怕的?但這些可怕只是我們直觀看到的,或者感受到的。還有我們看不到的,那就是我們鐵路部門的票務信息是完全不公開的。對於我們要乘坐的列車,有多少座位被賣掉了,有多少空位,這個我們都是不知道的。比如說蘇州到上海,K字頭的車票15塊,行程也就是50分鐘,比高鐵慢不了多少,但是高鐵的票價是41塊,這樣的話,大部分人都會選擇K字頭列車,高鐵就沒人坐了。所以鐵路部門就逼著你坐高鐵,你去買票,他就說K字頭列車沒票了。有一個網民曾經就經歷了這件事情,他要買一張K字頭的車票,售票員說沒有,他就拿著錄音筆說,好,我問你一句話,我現在要買從上海到蘇州的票,K字頭的你告訴我沒有票,那我會按照你的要求去買41塊的高鐵票,但是我會進去看K字頭列車有沒有空座,如果有的話,我就去投訴你。這麼一問下來之後,這哥們兒居然就買到15塊一張的車票了。而且,在他乘坐K字頭的火車過程中,發現每節車廂竟然只有兩三個人。

中國之所以有春運這種說法,是因為春節是中國人的第一大節。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這一天是必須要跟家裡人團聚的。而中國現在有兩億多流動打工者,這些人在每年春節是必須回去跟家人團聚的。這麼多人,要在同一個時段內通過乘坐火車這種方式回家,就導致回家成了一種「朝聖」,讓常回家看看變成極其奢侈的一件事情。現在是我們回家的路要通過一個春運的煉獄。而這個煉獄的本身所折射的問題,其實是我們整個鐵路規劃的失敗。請各位想一想,現在我們國家沒有把大量資源投放在解決鐵路運力的密度上。

其實也不能說我們的鐵道部沒有增加火車運輸密度,它也在努力增加密度,但只是在增加動車和高鐵的密度,而對於我們億萬農民工所期盼的綠皮車,看來是要慢慢地退出歷史舞台了。比如說號稱全國運行里程最長的綠皮車,是濟南到烏魯木齊的,全部行程大概是3747公里,硬座的票價是177塊,算下來,每一公里大概5分錢,整列車廂擁擠不堪,很多在烏魯木齊的采棉工人要在陝西或河南下車,整個路上一個桶裝方便麵就能夠解決自己吃的問題,多可憐!農民工為什麼選擇乘坐這種條件的火車?很簡單,就是因為它最便宜,全程才177塊。那我請問,你到最後用動車,用這個所謂的高鐵,把這個路佔了之後的結果是什麼?就是把這些老百姓的乘車成本從177塊變成1000塊,或者變成800塊、500塊,我請問你,你讓老百姓掏那麼多錢買火車票,他還拿什麼消費?而且,你把這個錢交給政府之後,政府的財政收入大幅增加,政府的錢花不完,拿去幹嘛?都投資到一些低效率的建設,還不排除貪污腐敗。而整個社會的消費呢,會因此大幅下挫,並最終嚴重影響我們內需的拉動。

要知道,對於很多外來務工人員來講,他們不希望那麼貴地回家,他們渴望的是更便宜地回家。我們可以算一下,比如說武廣高鐵,一等票700多塊,二等票比較便宜,也要490塊。而K或者T字頭的列車,硬座的價格是100塊,硬臥的話,也才300塊,但兩者時間相差也就6.5個小時而已。也就是說,可以節省6.5個小時。那等於說490塊減掉100塊,相差390塊,大概每節省一個小時的成本是60塊。按照工資水平來講,你一個月要賺9600塊,因為只有每月賺9600塊的人才有必要用60塊錢的成本去節省1小時的時間。但是很可惜,目前為止,很多人都達不到這個工資水平。

對於我們來說,什麼模式叫「適當」呢?我認為,我們首先得明確一個概念,那就是我們的「春運難」根本不是速度的問題,而是鐵路運輸的密度問題。如果說能夠增加3倍到30倍的運輸密度的話,春運難的問題就基本解決了。還拿上面這個例子來說,就是2008年,也就是鐵道部門給自己打94分的那年,那一年廣州市幾乎是全員出動,所有的義工、政府官員都出動,一起幫助這些外來務工人員上火車,而且他們的態度真的是非常好。各位是不是覺得奇怪?其實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只是因為鐵路部門的人接到了命令,命令他們必須得對這些外來務工人員態度好。所以他們的態度才這麼好,你問到什麼,他都告訴你。然後任何一列火車,只要是在你回家的方向上的,只要是有位置的,你憑一張車票都可以上。那次就相當於是一個政府總動員,春運問題解決得非常好。從那次春運可以看得出來,我們政府的動員能力有多強大。但是現在,這個強大的動員能力用錯了地方,它跑去動員動車、動員高鐵了,這是不對的。

網民有句話,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說你辦好奧運呢,不算真牛,你辦好亞運呢,也不算真牛,你什麼時候辦好春運了,你才是真牛。其實這也是網民對我們的殷切期望。他們期望我們能以辦好奧運和辦好亞運的精神,來辦好這個所謂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週期性遷徙的春運。但是,2008年讓我們如沐春風的和藹的「鐵老大」一去不復返了。現在的態度是什麼樣的呢?有個網友調侃,問鐵路售票者,「為何一票難求」?回應是「供求不對等」,網友又問,「我排隊排到第一位了,你這個窗口剛開,我就在第一位,我為什麼還拿不到票呢」?回應說,「供求嚴重不對等」。

各位曉不曉得在中國所有的部委當中,民眾滿意度最差的是哪個?有兩個指標可以看,一個是某知名網站做的民調結果顯示,教育部和鐵道部排倒數兩位;另一個是全國人大的代表給各個部委的部長投票,反對票數第一的是教育部長,第二的是鐵道部長。

我發現咱們民眾用的詞也很有意思,叫鐵道部門,就是說,你鐵道是個部門,而不是一個公司,如果這樣的話,你就應該擔當一些公共責任。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的部門越來越像公司,我們的公司倒越來越像部門了。這些部門一定要留出一些票,用來做什麼?搞關係,搞社會關係。最近有消息說,鐵道部門拿出來兩萬張票給媒體,說你們媒體今年要筆下留情,當然,我們的媒體最終沒有拿到這些票。原因很簡單,也很搞笑,就是因為我們的媒體沒有買他們的賬,批評得比較激烈,所以拿不到票。

所以說,一個是買票難,還有一個是買票貴,我們的春運叫豪華的春運。最後,「鐵老大」的發言人,我們的鐵道部副部長發話了,說到「十二五」結束的那個年份,也就是2015年,完全解決春運難的問題。我請各位注意了,以前用的詞叫基本解決,現在是說到了「十二五」要完全解決。希望我們的「鐵老大」不會在之後的某個時間,比如2014年的時候,又發什麼言,比如說號召大家搖號買票!

文章來源:《新浪網》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