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號:官員緣何越來越像老爺?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1月15日訊】 1月14日上午,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參加東莞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專門強調政府要注意改進作風,「我們國家機關裡面,當公僕的氛圍越來越弱,當老爺的氛圍越來越濃。」如果對汪洋的話,作直白和通俗的解釋,應該是說機關的官員越來越像老爺。

官員是為人民服務的公僕,而且應該是全心全意的,這樣的「定位」已經喊了數十年。但是,老百姓對公僕的滿意度,卻沒有隨著年歲的增長而提高,反而感覺官員越來越像老爺,這似乎是個莫大的諷刺。其實,就機關作風而言,老百姓早有著形象的說法和評價,那就是「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實際上這是機關作風普遍的現狀。武漢和山西開展整治作風活動,一大批官員受到問責處理,就是機關作風問題的真實寫照或縮影,而並非武漢和山西的「特產」。汪洋說機關中當老爺的氛圍越來越濃,說得非常形象和確切,但沒說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那麼,官員怎麼會越來越像老爺了呢?至少兩個至關重要的環節,使官員有成為老爺的條件。

權力不是來自人民。儘管從理論上說,官員的權力來自人民,但事實上與真正意義上的來自人民還有很大的距離。這裡有個最典型的案例:河南省漯河市市長呂清海在人代會上全票當選市長,40天後因為腐敗而落馬,被公眾稱為「最短命市長」。如果人民享有充分的權力,怎麼會把這樣一個並不熟悉且帶病在身的「空降」官員選為市長呢?這是官員成為老爺最為重要的原因所在。這種權力來源,人民事實上是「被代表」了,官員只會有對上負責的動力,而沒有對下負責的意識,豈能不成老爺?

監督不由人民評說。官員的工作如何,本當由人民評說。但事實上人民也很少能說上話,而是由組織上代勞了。近年來,湖北省以「年輕幹部成長工程」名義,破格提拔了一批年輕幹部,成就了「史上最年輕市長」「史上最年輕鎮長」;河北省也提拔了一名「史上最年輕縣長」。儘管公眾和輿論對某些幹部的提拔,提出了諸多質疑,但屢遭官員「符合程式」的回應。更荒唐的是,河北那名年輕縣長的簡歷,居然被官方認為是「機密」而不能公開,惹出天大的笑話,後又莫名其妙地「因病辭職」,公眾根本無從知曉其到底「是此病還是彼病」。最近,雲南省雲景洪市更把有腐敗劣跡且受過處分的副科級官員王星,公示提拔為正科級官員,還照樣回應質疑稱「符合相關規定」,程式似乎總與民意鬧彆扭。在宣示加大反腐力度,在腐敗依然嚴峻的形勢下,居然還把曾經的腐敗分子提拔為更高職級的官員,人民會傻到作這樣的選擇嗎?既然人民沒法監督官員,官員又哪來對人民的敬畏和尊重,如何不成老爺?

既然權力不是來自人民,且又不需要接受人民的監督,官員自然也就沒有危機感和壓力感,越來越有當官作老爺的感覺,把主僕關係顛倒了。因此,要改變官員不做老爺的問題,還得把顛倒了的關係給顛倒過來。

文章來源:《博客日報》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