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月6日訊】環保部今年起將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開展PM2.5和臭氧監測,並稱將實時發佈。但同時也表示資金問題是目前最大障礙。(1月4日中廣網)
據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副司長朱建平說,從技術上來說應該說監測PM2.5是沒有什麼難度的,最大的問題就是資金的籌措問題,因為2012年的預算已經基本做完了,需要追加預算,但是各地能夠掌握的資金非常有限,現在一套PM2.5的監測設備最貴的是38萬塊錢一套,最便宜也要8萬塊錢的一套,初步估算388個地級以上城市的總投入要20多個億,資金就成了最大的難點了。
一遇到解決民生問題,政府部門叫窮成了常態。遠的不說,去年底輿論呼籲的推行安全校車,就連廣州這樣的發達城市也叫窮。據南方都市報報導,該市教育局局長屈哨兵說,廣州如果真的要推行校車安全標準,最大的難題還是缺錢。而縱觀全國,經過教育部門的測算,全國中小學如果要全部解決校車的問題需要財政4600億元的投入,這麼大一筆投入很難一步到位。與校車投入相比,監測PM2.5全國總投入20多億應該更容易解決,可對校車,政府還有循序漸進,逐步加大投入的表態。對PM2.5,朱建平卻以沒有預算,「時機不合適」來搪塞。事實上,新頒佈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擬於2016年全面實施,也沒要求20億元今年就要全部到位啊。
凡事講究輕重緩急,為什麼環保部對監測PM2.5不急,就連一開始的預算都沒有把監測PM2.5算進去呢。想必在有關部門的眼裡,監測PM2.5不算最重要的事,甚至可有可無的,解決空氣質量標準的問題沒有那麼迫切,有限的財政預算要優先用在別的地方。據環保部去年5月公開的2011年預算,2011年度支出預算近20億,其中近13億元用於環境保護的預算中,值得一提的是,環保部2011年財政預算中,用於住房改革支出預算3880萬元,其中住房公積金1700萬元、提租補貼280萬元、購房補貼1900萬元。雖說監測PM2.5總投入20多億比去年環保部的預算還多,但環保部預算還明確「購房補貼1900萬元」,這也並非錢用在刀刃上。想必環保部做預算時,優先考慮購房補貼等職工福利,而不是監測PM2.5吧?
環保部不是說了,在原來監測PM10的點上在增加一套監測PM2.5的設備就可以了,不需要另外的選點。那麼投入20多億全國才能普及PM2.5監測設備是怎麼算出來的?以8萬元一套的設備來算,388個城市耗資20億元,那平均每個城市要安裝約64個設備,據1月4日《楚天都市報》報導,武漢市環保局局長丁雨介紹,武漢目前已啟動首批5個監測點,對PM2.5進行試點監測。今年內,中心城區9個監測點將全部啟用,實現PM2.5監測的全覆蓋。武漢才要9個監測點就能全覆蓋了,每個監測點一套設備,64個設備才能測完的城市該有多大啊!相信市場看到商機,將會降低設備成本,生產出價廉物美的設備,再通過招投標進行政府採購。不考慮流通環節成本和官員腐敗吃回扣等因素,全國普及PM2.5監測設備肯定花不了20億元。
前不久,題為《小算盤算不了中國崛起的大賬》的《環球時報》社論分析國民既怕花錢又怕出事的心態,教公眾不要只盯著眼前利益,而要放眼全球,具有長遠的戰略眼光。這個道理同樣可以說給政府部門來聽。監測PM2.5只相當於一張病情報告,連診斷處方都算不上,花這個錢值不值不能急功近利。只有不諱疾忌醫,坦誠面對空氣質量問題,那才有對症下藥的可能性,才有改善空氣狀況的希望,才能最終讓市民重新呼吸道新鮮空氣。空氣看不見摸不著,卻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根本,呼吸到優質的空氣才不容易生病。環保部門做預算、算算盤的同志不說為他人、為國家算賬了,同樣是城市的居民,為自己算私賬,呼吸空氣是不是比多拿購房補貼、住上好房還重要?在我看來,這筆賬並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筆必須要償還的歷史欠賬。
文章來源:《天涯社區》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