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分析2012年中國政治經濟未來走向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1月2日訊】(新唐人記者唐美華綜合報導)2012年,中共將召開十八大、後年又面臨換屆,中共領導人是否能平穩過度?加上製造業發展速度在剛剛過去一年裡的最後兩個月連續放緩,致使海內外對於中國的經濟、政治、社會,產生日囂塵上的各種悖論,各界預示著這是決定中國未來走向的關鍵之年。中國的中國經濟學家也曾警告說,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可能會低於去年,當局應讓民眾準備好應對進一步通貨膨脹的可能性。因此,「中國未來的走向」將成為各界高度關注的話題。

2012年外媒看中國的政治

《德國之聲》報導,從今年秋天起,中共更換領導人,當然不會有民主選舉。中共也根本就不聲稱是民主國家。為自己辯解的理由是,億萬人民需要強硬而明確的路線,以保持成功。

報導說,中共新總理和新主席也得先在中共黨內獲得承認,在黨內通過後,還要在2013年3月通過全國人大選舉。不過,任何民主都在這裏止步。自中共掌權以來,還沒有黨的主席在這選舉國家主席的程序中落選過。

報導指出,政治分析家們預計,中共在習、李領導下與前任相比不會有多大變化。他們可能倒霉的是,在接替位子時會是明顯的經濟蕭條。

2012年外媒看中國的經濟

《德國之聲》報導,2011年中國上萬家以出口為主的企業破產,2012年會更加嚴峻,自然湧向就業市場的年輕人創造的就業機會太少。瑞銀投資銀行(UBS)的分析家估計,中國明年的出口會停滯,而出口迄今是中國經濟的一個根本支柱。……"

報導說,在過去的年底幾周,大陸許多城市的房價下跌,很多房地產公司在市場拋售房屋,因為他們不能再獲得貸款。房地產市場的衰退如果繼續下去,會帶來惡果的。

因此,大多數分析家估計中國明年的通脹會繼續下降。

《美國之音》報導,由於全球需求減弱以及美國和歐洲的金融問題,中國的製造業發展速度在12月連續兩個月放緩。

報導說,最新的12月滙豐銀行採購經理人指數為48.7。此前11月該指數為47.7,是32月以來的最低點。設計這一指數的目的是在正式的產量數據公布以前預估中國工業的狀況。

採購經理人指數50以上的數值表示產業擴張,低於50意味著產業縮減。

中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高級宏觀經濟學家俞斌表示,今年以來,為了控制通脹,中共採取了緊縮型貨幣政策,對短期經濟增長產生了影響。預計明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還會進一步下降,中國經濟的發展期即將結束。

而澳新銀行的劉麗剛表示,已經看到中共在公路和鐵路方面的大量投資,但在關乎民生的領域里投資不足,例如對醫院和教育等領域的投資卻很少。

劉麗剛指出,內需增長2012年可能是會給中共帶來麻煩的另一個基層存在的問題。

中國未來的走向 八大趨勢影響

《金融時報》報導,中國社會的八大趨勢影響、決定著中國的未來走向。

報導認為,其中,中共提出政府機構改革,可是在過去的幾年裡,公權力不但沒有退出,反而對企業的微觀經濟活動進行頻繁的直接干預。無孔不入的政府干預越來越嚴重地扭曲市場經濟機制,影響社會資源的合理分配,惡化社會各階層的關係。

司法改革偏離正途。比喻「馬錫五審判方式」和重慶的「打黑」一度如火如荼,令法學界憂心。司法本應以制約公權力為旨歸,近年來卻一再強調「為黨和國家大局提供司法保障」,司法獨立被完全拋棄,幾乎淪為維穩工具。

利益集團不斷坐大,一些可能損害利益集團的法律遲遲不能出台,出台後又得不到有效執行,起不到預設效果,例如,《反壟斷法》千呼萬喚始出來,且最後文本大大弱化了對行政壟斷的制約,只有在作為部門利益鬥爭工具時才被使用。利益集團的強化造成很多領域的改革遲滯不前,有些方面甚至嚴重倒退。老百姓對利益集團基本沒有制約能力,而靠當局制約或利益集團之間競爭的制約,又不足以抑制其損害。在這種情況下,國進民退的傾向越來越明顯,整體經濟效率和社會公平遭到損害。

因此,波蘭前總理科勒德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1989年之後的波蘭改革是知道「從哪裡來」和「到哪裡去」,而中國改革則是不知道「到哪裡去」,這讓人對中國的未來難以判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