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12月14日訊】12月12日,人民幣即期匯率早盤期間跌至當天交易區間下限,這是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價連續第9日觸及跌停。對於這一金融界有史以來罕見的現象。對于大陸商务部為這個現象而叫好,業內專家作出不同的解讀。仔細研讀有關媒體報導,持樂觀態度的人並沒有列舉出對中國經濟看好的真憑實據,而所謂「崩潰論」卻對目前中國經濟發展趨勢作出了詳實的深度分析,筆者也得出結論:中共當局其實并非真高興,而是陷於極度恐慌之中。
外界對人民幣「九跌停」的其中一個觀點是,國際社會看空中國大陸經濟,外資開始大額出逃所致,警示出中共體制下的泡沫經濟開始崩潰;也有觀點認為,人民幣貶值是短期行為,「崩潰論」是無稽之談;還有人認為,人民幣貶值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歐共體和美國敦促人民幣升值施加的壓力。
那麼,人民幣「九跌停」背後究竟隱藏了什麼真相呢?
12月11日,鳳凰網轉載了《南方都市報》對著名經濟學家陳志武的採訪報道,陳志武說:我今天剛看到一個報導,美國彭博社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61%的國際投資者相信,5年內中國將出現銀行危機,僅有10%的人認為中國可幸免於難。
陳志武說,他看到國內的官方機構也講到,中國2011年貿易順差可能降低到1400億美元,這個數字2010年是1800多億美元,這是一個很大的下降。
陳志武分析,這種新的趨勢說明人民幣升值的前景跟以前比,應該是越來越小,越來越弱。一個是出口順差的趨勢在下降,一個是國內外投資者對中國未來三五年內經濟前景的擔憂,尤其是對銀行危機及地方政府債務危機的擔憂明顯上升,使得人民幣的需求總體上有下降的趨勢。
今年4月份招商銀行聯合貝恩資本發布的《2011中國私人財富報告》,對2600位千萬富翁的調查顯示:近60%的高凈值人群已經完成投資移民或有這方面的考慮,而在個人資產超億元的大陸企業主中,27%已經移民,另有47%正在考慮移民,兩者之和,是總數的74%.這種企業主大規模移民現象是否會加劇人民幣的貶值預期?
陳志武認為,之所以出現這個現象,是因為某些地方政府官員對民營企業要挾、敲詐,民企老闆的人身、財產威脅變為現實,資金外流的壓力在加劇,而這不僅會構成人民幣貶值的壓力,也是
中國經濟的內在威脅與隱患。
12月12日中新網訊:從11月份的數據來看,進出口增速同步下行。出口1744.6億美元,同比增長13.8%,進口1599.6億美元,同比增長22.1%,貿易順差繼續收窄。自今年8月份以來,中國月度出口增長速度逐月回落,分別為24.5%、17.1%、15.9%和13.8%。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人民幣貶值預期產生的原因是,目前中國出口減少,貿易順差變小,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減小;還有中國經濟增長也出現了減速;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表示,人民幣的貶值預期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歐美國家債務危機,經濟不景氣,大量資金回抽,導致資本大量流出,人民幣的貶值預期加劇。
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發展和改革藍皮書指出,自2006年以來,中國外貿依存度接近70%,出口貿易依存度接近40%。較高的外貿依存度已經給中國經濟的發展造成了極大風險。
造成這一風險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產業結構的畸形。
中國出口主要靠東南沿海的製造業,有「世界工廠」之稱。「世界工廠」的產生和賴以生存的條件是對生態資源的惡性透支和廉價勞動力的盤剝,而不是高新技術的投入。這必然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社會矛盾的激化。
發展到目前,中國的環境問題已經接近社會可容忍的底線,近日來人們熱議的北京空氣質量問題就是其中一例。前些年惡性透支的生態資源從現在起不得不給予償還,羊毛出在羊身上,這必然加重製造業的負擔。
另一方面,中國的廉價勞動力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已失去優勢地位,「世界工廠」開始向諸如越南、泰國等國家轉移。原因是在出口和房地產兩大泡沫經濟的推動下,通貨膨脹日益加劇,人民幣實際購買力持續下降,為使工人及其所贍養的家屬維持最低的生存條件,僱主不得不提高工人的工資,以維持其簡單再生產。
到目前為止,中國製造業成本中,工資支出已遠遠超出其他發展中國家。這是決定中國出口衰退的根本原因,歐債危機和世界經濟放緩只是外部誘因。因此可以斷定,中國外貿衰退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支撐中國泡沫經濟的這一主要支柱開始崩塌。
路透社報道:大陸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此前表示,鑒於明年經濟形勢比較複雜,出口增速將放緩。而中共副總理王岐山稱,中國要繼續保持外貿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並積極擴大進口。
這些互相矛盾的跡象都可以被認為是北京當局對人民幣「九跌停」發出的驚恐信號。
文章來源:作者本人提供。新唐人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