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昌海:令人汗顏的中日對比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11月17日訊】從諸多指標看,中日兩國的差距卻十分懸殊,在許多方面中國大陸要趕上日本,不僅非常遙遠而且困難重重。中日兩國的差距,中國大陸真正的狀況值得國人警省,而不能再陷於自欺欺人的幻覺之中不可自撥。

讓人們先來看基本數據。中國大陸的國土面積是960萬平方公里,人口13億。日本的國土面積是37.8萬平方公里,人口1.3億。中國大陸國土面積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從版圖和人口數量而言,中國大陸的確是大中國大陸,日本的確是小日本。但是,兩國的經濟總量卻掉了個個。2003年,按世界銀行2004年《全球發展指標》統計,中國大陸的GDP116898億人民幣,合美元1.4萬億美元,屈居全球第七位。日本的GDP卻高達4.3萬億匯率折算的經濟總量比較中難免有誤差的成分。然而,改以購買力平價或真實比價計算,大多數的統計結果表明,中日之間經濟總量仍相差1-2倍。(至於2010年的兩國的經濟總量,中國大陸似乎趕超日本了,但水分太多,不足為據。)況且,中國大陸近年來崛起的步伐雖不算慢,然而在戰後的第一個4/1世紀,日本即輕鬆成為全球第二號發達國家。而中國大陸,儘管經歷了過去30多年有史以來最快的增長,GDP總量躍居在全球排第二的位置,但以諸多指標衡量,根本不可能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中國大陸以進入世界500強為企業發展之可望不可即的目標,而日本1994年的時候,在世界500強中的企業家數與美國平分秋色、並抱攬全部第1、2、3、4名,前十名當中,一大半都是日本企業。1990年代以來,全球唱衰日本,可是2003年,日本企業在世界500強中仍高居88席之多。而中國大陸只有12席,而且多是壟斷型國有企業,最排前的是中石油,名列第69名。敢想像中國大陸什麼時候能夠成為世界500強中家數最多的國家嗎?敢想像中國大陸企業佔據世界500強頭席,並且包攬前四名的盛景嗎?這樣的日子也許有一天會到來。可是,中國大陸的鄰居,早在1990年代就做到了。任何一個誠實的中國大陸人,一個立志全球的中國大陸企業家,是否應對此表示一分敬意?!

經濟再好,不能改善百姓的生活是白搭。中國大陸再來比較一下百姓的生活水平。2003年,中國大陸人均收入首次超過1000美元,接近1080美元;日本是33077美元,為中國大陸的31倍。僅以人均GDP作為收入計,中國大陸只相當於日本1966年的水平。

居民消費的恩格爾係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佔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是反映生活水準的指標。2002年,日本的恩格爾係數是22.3%,而中國大陸城市為37.1%,農村為45.6%。也就是說,中國大陸人目前生活支出主要是忙乎吃,日本卻將主要支出花在食物之外的其它方面,中國大陸是生存消費,日本是發展消費。

日本的經濟實力既表現在國內,也表現在海外。中國大陸近年來以引進外資多多為傲,然而日本卻是全世界最大的債權國。2000年底,日本的海外總資產達到3.2萬億美元,相當於2003年中國大陸全部GDP的2.3倍,其製造業在海外的銷售總額為1.3萬多億美元,與中國大陸的GDP相當。如此強大的一個隱形的「海外日本」,足令開放了30年才雄心百倍,喊著口號,邁著步伐要「走出去」的中國大陸企業汗顏!而中國大陸呢,表面看也是個債權國,但按市值法這一國際會計準則,估算中美兩國間的資產負債狀況。結論如下:中國持有1萬1千多億美元的美國國債,2到3千億美元的美國企業債,1千億美元左右的直接和間接投資(投資移民不計),中國(包括政府、基金、企業、個人)對美國的總金融資產約1萬5千億美元。美國對中國的金融資產有飛機和設備租賃約700億美元;股票約3300億美元;直接投資約15000億美元;創投及流入熱錢約3500億美元。共計22500億美元。中國和美國間的金額資產值抵消平衡後,美國對中國有7500億美元的對金融淨資產,中國對美國淨負債7500億美元!

經濟結構比較:1999年,日本的三次產業結構比例是2:36:62,早已是明顯的「後工業社會」。1975年,日本第三產業的就業人員比率首次超過50%,標誌著日本早在1970年代就逐步進入了服務業為中心的「後工業化」時代。相比之下,2003年,中國大陸的三次產業結構是14.7:53:32.3,中國大陸甚至沒有完成前工業化社會向工業化社會的過渡。

按國家統計局的工業化定義,一個國家工業化全部實現的標誌:一是農業產值在15%以下,這條線中國大陸可以說剛剛跨過;二是農業就業在20%以下,中國大陸目前仍高達50%,可以說還遠遠不夠線;三是城鎮人口比重須在60%以上,中國大陸目前大概只有40%,亦有很遠的距離。

日本的城市化水平是多少?1950年日本的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38%,大概與今天的中國大陸相當,而今天的日本人大部份都居住在城市。

2003年,中國大陸重工業增長才超過輕工業4個百分點,重工業的投資開始進入旺盛期。舉國上下為中國大陸經濟進入「重化工業」階段歡欣鼓舞不已。然而,中國大陸人很少知道,早在1955年日本就進入到了重化工業的高度加工階段,並向資金、技術密集型經濟過渡。僅從工業結構上看,中國大陸大約只相當於日本40年前的水平。

中國大陸的增長動力主要是來自於「世界工廠」的牽引。據測算,2003年中國大陸工業增長對GDP的貢獻高達63%。然而,從製造業總量看,2003年日本是9111億美元,中國大陸為3825億美元。日本是中國大陸的2.4倍。顯然,中國大陸遠稱不上「世界工廠」,日本卻是名符其實的國際製造業中心。中國大陸太高估自己了!按過去的趕超速度,在「世界工廠」的道路上,中國大陸要趕上日本至少還有幾十年的路要走,而且接下來會越走越艱難,能源問題、環保問題、勞工問題、市場問題都會困擾中國大陸。

日本的人均資源很貧乏,但日本人懂得通過優秀的加工而揚長避短。1955年至1975年是日本增長最快的時期,日本製造業產值佔工業比重從81.4%上升到96.0%,而礦業從10.1%下降到0.62%,電力、煤氣、供水等基礎產業從7.74%下降到3.38%。中國大陸也是人均資源不豐富的國家,但中國大陸經濟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仍是靠廉價出賣資源。以2000年為證,中國大陸資源型產業佔全部工業的比重高達54.5%,其中,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工業佔輕工業的62.0%,採掘和原料工業佔重工業的50.5%。

中國大陸現在開始重視經濟增長的質量,在這方面,日本比中國大陸先進得多。以單位能源每千克油當量的使用所產生的國內生產總值計,中國大陸大約是0.7美元,不僅低於發達國家,也低於印度等許多發展中國大陸家,而日本同樣能源使用所產生的國內生產總值卻高達10.5美元,為全球之冠,約相當於中國大陸的15倍。同樣的資源和能源,日本人竟創造出比中國大陸高出15倍的產值來?中國大陸人又喜歡高談「老子」,講「天人合一」,可是中國大陸人對大自然的珍惜何嘗比得上日本?!

中國大陸進入新一輪黃金增長期時,2004年經濟增長甫一發力,GDP總量剛剛佔到世界的4%,石油消費已躍居世界第二,發電量消耗佔全球消耗的13%,此外還有鋼材消耗佔全球的27%,水泥消耗佔全球的40%,煤炭消耗佔全球的31%。因此,惹得全世界的人都擔心中國大陸長期增長會否導致全球資源不足,「中國大陸會不會餓死全世界」?

事實上,中國大陸應該謙虛地向日本學習,並且要像日本那樣去倍加珍惜資源,高效地利用資源。中國大陸眼下正進入一個苦心制訂種種「能源戰略」和「資源戰略」的熱潮,其實,大道至簡,中國大陸應該像日本那樣,眼光向內、銳意挖潛,如此中國大陸的能源和資源就可以在目前基本保持不變的水平上支撐中國大陸經濟翻上好幾番。

中國大陸勞工多,是中國大陸在全球分工中的一大優勢,可是中國大陸卻不能高效地利用其勞力,從而大大抵消了這方面的優勢。因此,同樣是高速增長時期,1960年至1975年間,日本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11,07%;1980年至2000年間,中國大陸的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只有5.19%,按美元計年均增長2.59%。勞動生產率指標的對比充分表明,中國大陸的高速增長靠的是人海戰術,日本靠的卻是勞動效率的提高。

除了靠人海戰術,中國大陸的增長還靠大量投資,可是投資質量又如何呢?都說日本壞帳嚴重,可是在從高速增長走向經濟衰退的過程中,日本銀行的壞帳率僅5%,而中國大陸在2000年四大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已經高達28.78%,如將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收購的1.4萬億元不良資產計算在內,則不良貸款率近45%。顯然,同日本相比,中國大陸的投資效率與效益要猛回頭。

R&D(研究和開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是一組國際通用的用于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活動規模及科技投入強度的重要指標,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國家經濟增長的潛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2000年,中國大陸在這一指標上的支出為896億元人民幣,佔GDP的比重歷史上第一次達到1個百分點。而同一指標,日本2000年是3.12,不僅遠高於中國大陸,也高於美國的2.65、以及德國的2.37、法國的2.17、英國的1.87,在全球又是雄居榜首。

事實上,1990以來日本R&D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一直是世界第一。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這個國家在科技興國方面具有堅韌不撥的決心,也無意中洩露出這個國家富強的秘密所在,那就是科技為本、科技領先。這一指標當然還顯示出「小日本」並非一些中國大陸人所想像的是一個目光短淺的民族,恰恰相反日本民族是一個賦予遠見卓識的民族——只有賦予遠見卓識的民族,才捨得哪些花大本錢為自己的未來投資。相比之下,中國大陸無論是企業還是國家,乃至一般的國民,都顯得是那樣的急功近利和讓人失望。中國大陸人更喜歡喊喊「科技興國」口號,或在網上大罵日本人過過嘴癮,卻不願意花時間去補習科學知識。

專利發明方面:1995年,中國大陸申請專利數隻全世界的1.45%,批准量佔全世界的0.48%,日本申請專利數佔全世界的13.48%,批准數佔全世界的15.3%。韓國產業銀行日前發表的調查結果顯示,若以韓國為基準(100)予以換算,則中國大陸為76.5、日本為110.5。

中國大陸企業中研究型人才微乎其微,並不斷向外企流失。而每萬名勞動人口中,日本的研究人員數又是全球之最。2000年為109.3人,高於美國的73.8人、法國的60.3人、德國的59.6人以及英國的54.8人。

日本是一個科技發達並創新的國度,至少在諸多領域掌握著領先技術。一般認為,新技術從研究到成熟是一個階段,從成熟到應用是第二階段。第二個階段的時間10-15年。換句話說,如果現在想應用一項新技術,它必須在10年之前就已經成熟了,否則不能應用。日本正在計劃建設超導新幹線,也就是說日本的超導方面的研究,在十年前就已經成熟了。日本在某些領域面對的強大對手依然是美國。偶爾有某些歐洲老牌公司在銷售額方面領先。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中國大陸不可能成為日本的對手,因為中國大陸無論在傳統領域還是在新技術方面,都不值得一提。

中國大陸人還必須時時記住的一個數字就是:日本人中獲諾貝爾獎的人數已達到12人,中國大陸仍是0,而和平獎則遭到官方的全力抵制。在企業層面,中國大陸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佔銷售收入比例通常不到1%,而日本企業早已建立起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企業的研發費用一般水平都在5-10%以上。中國大陸現在正從追求GDP轉向「科學發展觀」。可是,中國大陸已經付出了過多的代價。

中國大陸森林面積只剩下15億公頃,森林覆蓋率才16%,全國人均森林面積0.1公頃,而日本的國內森林覆蓋率近64%,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那佈滿綠樹、風光秀麗、詩意盎然、滋養了李白和杜甫的古國,如今已淪為中國大陸人的瞭然殘夢!日益被工業污染的大地、荒漠化佔1/3以上的奄奄一息的國土,斷流的黃河,黃河化的長江,以及春天刮過北京的漫漫沙塵,就像是中華大地母親的嘆息,又像是天地間最嚴厲的一聲聲警告。中國大陸,已經禁不住折騰,已經不堪重負了。

與大地一同乾涸的還有中國大陸人的心靈。比荒漠更加荒漠的也是中國大陸人的心靈。

日本人何以在經濟起飛的過程中依然讓國土保持錦繡,何以不讓GDP矇蔽了頭腦,何以比中國大陸人早走了半個世紀的科學發展觀之路。

中國大陸的人均壽命是比較高的。2000年統計的男女平均壽命分別為69.63歲和73.33歲。在中國大陸人眼裡,日本人是天底不勞動強度最大的國家,工作壓力極大,可是,日本卻是世界最長壽的國家。2003年,日本女性的平均壽命為85.33歲,男性為78.33歲,均創下全球最高記錄。日本男女平均壽命已連續4年名列世界第一。顯然,中國大陸人雖然強調「以人為本」,但沒有日本人活得長壽。

日本,決非等閒之輩,決非那個「幻覺」中日薄西山的國家,而是一個在許多方面都出類撥萃,值得中國大陸人認真借鑑和學習。在許多人眼裡,它似乎是一個野蠻的國家,一個從不知道認錯的國家,一個生活壓力大、國民不幸福的國家,一個甚至是無法理喻的國家。可是,從一個個統計數據的比較卻發現,日本是個經濟先進、百姓富足、社會公平、吏治良好、教育優秀、家庭穩定、環境優美、預期壽命高,賦予遠見,並且對世界作出了重大貢獻的國家。中國大陸要達到和日本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在許多方面可能還需要幾十年的努力,有些方面甚至可能需要上百年的努力。

文章來源:《大中華思想門戶》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