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堅:「盛世中國」小國外交碰壁記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11月5日訊】 「弱國無外交」一直是國際外交的「潛規則」,但已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長期呈現給國人和外界的卻是一副「『強』國無外交」的形象。試舉最近發生的幾個與中國有關的外交事件。

越南:一、二把手合演黑白臉雙簧

十月十一日,在胡錦濤與來華進行正式訪問的越南共產黨總書記阮富仲舉行會談後,中越正式簽署了《關於指導解決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海上問題基本原則協議》。協議宣稱:「(雙方)堅持通過友好協商,妥善處理和解決海上問題,使南海成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雙方應……認真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原則和精神」。咀嚼協議的措辭,恍若時光倒流,又回到了中越「同志加兄弟」的時代。

極為諷刺的是,越南國家主席張晉創也於十月十一日(與阮富仲訪華同日)起訪問印度五天。十二日,越印兩國的國家石油公司正式簽署協議,合作在南海海域中越有爭議的一二七、一二八兩塊油氣田進行油氣開發,根本無視中國事先表明的強烈反對態度。越南在北京、新德里同步上演的這齣黑白臉雙簧,無疑在中國的臉上搧了個大耳光。如果不是早就看透了身邊巨人中國只會抗議、抗議、再抗議的「『強』國無外交」的真面目,經濟上一直有求於中國的小國越南的第一、二把手,敢當著全世界的面合演這齣以「遠交近攻」玩死中國的黑白臉雙簧嗎?

菲律賓:前腳獲中國钜額合同,後腳拉日本介入南海爭端

菲律賓總統阿基諾於八月底訪問中國。訪華期間阿基諾以暫時不談南海爭議的低姿態,成功從中國獲得了七十億美元的貿易合同。但阿基諾前腳剛離開中國不到一個月,九月二十七日,後腳就跑到與中國有釣魚島和東海主權之爭的日本。菲日達成協議,日本將以保衛航道自由為名大力介入南海爭端,阿基諾根本沒把中國當回事。菲律賓還廣泛搜集美國以外其他各國的軍事裝備,包括韓國的戰艦。

緬甸:無視中國利益,隨意叫停中方承建項目

被國際社會廣泛制裁的緬甸獨裁軍政府,因獲得了中國在政治上的大力支持和經濟上的大筆援助才得以生存。但在九月三十日,緬方事先根本沒有知會中方,突然單方面宣佈中止中方已投入钜資承建的位於緬甸北部克欽邦伊洛瓦底江上游的密松水力發電站的建設。而印度在緬甸境內欽敦江上投資興建的兩個水電站就沒有遭到這樣的厄運。

泰國:視中國人的生命如草芥

十月五日,中國的兩艘貨船在金三角泰國河段被劫,十三名船員中十二人被殘殺、一人下落不明,有目擊者稱是泰國警方所為。打撈上來的十一具遺體,每具都身中兩槍以上,死狀慘不忍睹。其中「華平號」女炊事員李燕的舌頭還被割掉一半,「玉興八號」輪機長王貴超的一隻眼球已經不見,嘴和臉都被膠帶纏滿。如此血腥和死亡眾多的劫殺案件,泰方竟然在事件發生4日後才通知中方。泰國警方在處理該案時,處處表現出對中國人的粗暴和不禮貌行為,與中國作為泱泱大國的地位根本不相稱。

穩定第一,防民如水火

中共奉行鄧小平「韜光養晦」的外交路線已經30年,「三十年河東」後,中國國力大增,已上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共的外交路線卻沒有轉折性的「三十年河西」出現。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韜光養晦」的外交路線與中國作為政治經濟軍事大國的地位根本不相稱。中共外交的懦弱和無能,體現在連周圍的小國也只把中國當作獲取援助和發展經濟的依靠對象,沒有把中國視為應該敬畏的「老大」。

這種中國獨有的「『強』國無外交」現象,除了既定的「韜光養晦」外交路線外,還有其他原因。首先,中國的各級官員都是委任而非民選,沒有向人民交待的責任和到議會備 詢/作證的義務。官員權力過大卻沒有監督,幹得好和幹不好沒什麼區別。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多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官員們自然是能推就推,能不管就不管。

其次,中國官員普遍缺乏「官德」,做官只為權和錢,為官者的時間精力很多都內耗在保住官位、想方設法為自己和家族謀取利益、勾心鬥角往上爬上。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不屬於看得見摸得著的「政績」,也不會為自己的利益添磚加瓦,為什麼要去「鹹吃蘿蔔淡操心」?

第三,中國的官員至今仍普遍沒有「人民公僕」的觀念,區區十幾條同胞的生命在他們的眼裡算得了什麼?這次在緬甸的中國十三名船員被殺多日後,雲南各級官 員仍停留在隔空喊話、沒有實際行動的階段。在國內外的巨大壓力下,遲至一星期後的十月十二日才派公安巡邏艇護送滯泰的中國船員回國。十月十三日即事件發生後的第八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宋濤才召見泰老緬三國駐華使節,就中國貨船在湄公河上遇襲、導致多名中國船員身亡一事提出緊急交涉。若是在美歐日,如此血 腥、這麼多本國公民慘死的事件,即使是在案發當天的深夜也會由總統或總理/首相出面發表聲明,表示深痛哀悼和強烈譴責。

目前中國國內各種無法解決的矛盾堆積如山,但在各級政府的嚴密監視、控制下,任何大規模的民間騷亂都會很快被「消滅在萌芽狀態」,以致長期淤積的民怨無法宣洩、釋放。「外交是內政的延續」,民怨無法在內部事件上宣洩、釋放,只能寄託於外部事件。在網絡盛行、資訊爆炸的時代,外交上的任何齟齬、衝突甚至只是捕風捉影、道聽途說的事件很快會衝破層層「綠壩」,在國內傳得婦孺皆知,外交大事件成為民眾聚集、民怨宣洩、釋放的突破口。假如中日在釣魚島海域爆發武 裝對峙甚至軍事衝突,先不論誰輸誰贏,最激動的除了「憤青」、「憤老」們外,還有大批不是「愛國賊」者:失業的、下崗的,反正他們終日無事可幹;被強拆房子的、被強佔土地的,他們活得生不如死,正唯恐天下不亂。中國各級政府對這類民間抗議/騷亂的後果的拿捏判斷和決策反應都比較慢,騷亂很可能擴大蔓延。在 「穩定第一」的大前提下,外交上盡量避免大的爭端和衝突很容易成為中共高層決策者的「共識」。

於是,在「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們的共同塗鴉下,「『強』國無外交」成為「盛世中國」一道獨特的「風景」。

文章來源:《爭鳴》雜志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禁聞】學者:南中國海主權曾被中共黨魁出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