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10月2日訊】一周經濟回顧(447)(2011年10月2日):歐盟決心對付債務危機,但未達具體共識。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一周經濟回顧節目,我是東方。兩百年前,英國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提出了比較優勢理論,就是說,一個國家專注自己的優勢產品,其它產品可以通過貿易獲得,這樣對貿易國都有利。比如說,英格蘭紡織業發達,愛爾蘭農業發達,英格蘭可以向愛爾蘭出口服裝,從愛爾蘭進口糧食,這樣兩個國家的經濟都能蓬勃發展。這也是世界經濟議題化、自由貿易的理論基礎。但是過去十年來中美貿易的嚴重失衡,一部分知名經濟學家對這一理論有了懷疑。前美聯儲理事會副主席布蘭德曾經是自由貿易的擁護者,但是他過去幾年卻一直說,美國企業外包到低工資的國家,讓數百萬美國失業。諾貝爾獎得主薩繆爾森2004年發表一篇文章,他說,儘管貿易可能對一些美國人有好處,但代價卻是讓美國藍領工人的收入大幅度降低。許多經濟學家也解釋說,雖然中國貨讓美國工人失業,但對華貿易利大於弊。這個星期,華爾街日報刊登了一篇文章,披露了三位經濟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調查,結果顯示,中美貿易給美國造成的經濟傷害,比人們相像的要大許多。這項研究把將美國各個縣,按製造商受中國競爭的影響程度分級,結果發現,受中國影響最大的地區,不僅會失去更多的製造業工作機會,整體就業形勢也會下滑,更多的居民申請失業保險、食品補助和殘疾人補助。在中國產品的衝擊下,美國工人失業僅僅是個開始,當地整體經濟缺乏支撐,失業工人進入就業市場,也壓低了非製造業工作機會的工資,整個地區的收入水平下降。這項研究還得出結論,被中國商品衝擊的越厲害,居民申請的補助越多,當地政府福利支出也越大,要平衡開支,要麼削減福利,要麼增加稅收,那些沒有受中國產品衝擊的美國人也會因此而增加稅收負擔,稅收增加,人的工作熱情一定降溫,經濟會進一步衰退。三位經濟學家的計算發現,對華貿易的好處,完全被美國地方政府的支出給抵消了。有的觀眾朋友可能會說,你這不是胳膊肘向外拐嘛,對華貿易給咱中國人帶來了好處不是?這種貿易不平衡是不是給國人帶來好處,這需要另外一整篇的開場白來分析,今天先不講。有一點要提醒大家,雙邊貿易必須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如果美國朝野對雙邊貿易的看法發生了改變,就象這份新的研究報告所揭示的那樣,這種不平衡的局面不會持續下去。鴉片戰爭怎麼打起來的?就是貿易不平衡引起的,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源源不斷的賣到歐洲,換來大量的白銀,中國當時是自給自足的農村經濟,西方工業產品沒人買,貿易嚴重失衡,西方國家就通過向中國出口鴉片再把白銀賺回來,最後導致鴉片戰爭。所以說,目前的貿易不平衡難以持續,中共不是老講說生存權麼,美國政府一樣,也是要照顧到國民生存權的。這是今天的開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