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達功:中國擔心美國價值觀滲透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9月26日訊】《環球時報》發表文章,指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藉機向中國滲透美國價值觀。中國獨立作家趙達功認為駱家輝的「樸素行為」映襯出中國官場制度的奢華腐敗現狀,《環球》社評顯示了中國當局焦慮和不安。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9月22日發表社評《希望駱家輝好好做「駐華大使」》,引起中國網友和海外媒體一片嘩然。中國官媒為什麼要批駱家輝,是授意而為、還是借駱家輝故意鞭撻一下中國官場?不得而知。但其效果比直接宣揚西方民主、自由、平等、人權價值觀影響要大得多。中國網民在思考和比較中美兩國的政治制度。這篇社評擔心的是美國價值觀滲透中國,但起到的作用正相反,媒體報導和網友熱議,顯示美國價值觀正在為更多的中國人瞭解和接受。

駱家輝的「樸素行為」代表了美國價值觀

駱家輝作為中國大使,屬於省部級大人物,按照中國官場文化,別說是省部級大員,就是縣太爺出行,都是鳴鑼開道,前呼後擁,好不氣派!中國數千年的官場文化,一直延續至今,成為中國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本來中國人也早已習慣了人與人之間的等級制度,可是偏偏西方文化打開了中國大門,西方價值觀一直在衝擊中國的官場文化,也讓中國人漸漸開始懂得人人平等價值觀。

美國價值觀代表了西方價值觀。「人人生而平等」是美國的立國精神,這種精神牢固的樹立在每一個美國人的心目中。駱家輝輕車簡行,背背包、拿行李、坐經濟艙以及用優惠券買咖啡,是美國人的生活方式,不是官場所為,是美國文化使然。難道來到中國的駱家輝還要按照中國官場文化「入鄉隨俗」嗎?

駱家輝讓我想起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的一些花絮。媒體報導說,2007年8月,默克爾訪問南京,獲安排入住市內「索菲特銀河大酒店」頂樓的四百多平方米、可以看到南京全景的總統套房。但默克爾認為這個安排過於奢華,堅持要入住七十多平方米的普通商務客房,房價一千八百元,只是總統套房的二十分之一。第二天早上,酒店本來準備了兩套方案,房內用餐或是在只為貴賓服務的46樓行政樓層索菲特會所用餐,但默克爾謝絕去專門為其準備的私密性強的索菲特會所,堅持和一般住店客人一樣到7樓西餐廳吃自助早餐。而且不進VIP包間,和隨行的德國工作人員一道在大廳吃自助早餐。她也謝絕了工作人員的服務,堅持自己到自助餐檯取食物,並自己動手切法式長棍麵包。此時,發生了一件小插曲。在取一種燕麥麵包時,默克爾不小心將一片麵包落到了地上,按照慣例,酒店的工作人員會幫客人撿起來換一個,而默克爾卻拒絕了服務人員,並彎身撿起掉在地上的那片麵包,並放進自己的餐盤裡。

駱家輝也好,默克爾也好,他們的行為是一種習慣的自然行為,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價值觀的自然體現,在西方社會裡很正常,並不是什麼刻意的「作秀」;但中國人就難以理解了,因為中國官場沒有人「作秀」,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那還八九不離十是「作秀」。

駱家輝讓中國官員無地自容

駱家輝在中國「人氣」很旺,許多中國媒體,尤其中國網友,對駱家輝表示了敬意,贏得了中國人心,砸了中國的「官場」,讓經常自詡「人民公僕「的中國官員無地自容,這無疑對中國當局是不好的兆頭,因為這就是美國價值觀的「滲透」,「滲透」的意義在於試圖改變中國。

社評有點兒氣急敗壞,指責駱家輝「或者出於他個人的偏好,或者出於美國駐華使館’新的使命’,他似乎很享受自己在中國輿論中的’廉潔秀’,儘管他最清楚,他並沒有中國互聯網上宣傳的那麼’樸素’。」

這種酸溜溜的評論,恰恰反映了中國官員的心態。前些天,中國媒體報導了「湖北省委第六巡視組在秭歸縣巡視期間花費80餘萬元」。「巡視是個好制度。用普通老百姓的眼光看,巡視員就像古時候的欽差大臣」,秭歸縣宣傳部長說。但巡視組走後,給國家級貧困縣秭歸縣留下一張80萬元的賬單:接待費37萬,禮品11萬,考察費13萬,設備10萬。十幾個人,20餘天,怎麼花這麼多?

其實這種官場集體腐敗在中國俯首皆是,暴露出來的不過是冰山一角。這邊廂,美國高官駱家輝的「樸素行為」,那邊廂,中國普通官吏的奢華浪費之風,兩廂一比較,中國官員真可就「無地自容」了,中國制度的落後顯而易見。

美國價值觀滲透中國旨在改變中國

駱家輝上任中國大使致辭中說,「在個人層面上,能作為中國移民的孩子代表美國–我出生的土地,以及我的家庭珍視的美國價值觀,站在你們面前,我感到既謙卑又榮幸。……我的父母,我的妻子,我們的孩子–我們本人都直接代表美國以及美國作為自由、平等和機會之土地的希望。我,以官方身份,作為服務於總統和美國人民的美國駐華大使,將代表的正是這永久希望和這些價值觀。」駱家輝作為華裔,毫不掩飾對美國價值觀的忠誠,映照了對中國政治制度的批評。

冷戰時期,「和平演變」是中國一直警惕的所謂「西方陰謀」。百度百科上這樣註解「和平演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利用武力侵略不能將社會主義國家消滅的情況下,通過採用技術交流、文化交往等方式影響社會主義國家人們的心理、行為方式,進而使社會主義國家的生活方式、國家運行變成資本主義式的,從而在不動聲色中消滅社會主義國家。

「消滅」或者「顛覆」這種字眼,其實就是「改變」。前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一夜之間」土崩瓦解,靠的就是美國價值觀或也稱西方價值觀的滲透。中國一直在警惕「西方陰謀」,正如毛澤東曾經預料:帝國主義說,對於我們的第一代、第二代沒有希望,第三代、第四代怎麼樣,有希望。帝國主義的話靈不靈?我不希望它靈,但也可能靈。

毛澤東的擔心已經在前蘇聯和東歐變成現實,在中國呢,我看那是或早或遲的事情,民主自由制度是國際大趨勢。意識形態依然決定世界格局,但中國事實上已經摒棄了共產主義公有制和計劃經濟的意識形態,堅守的不過是專制主義,甚至是中國傳統的意識形態,與人類社會的普世價值格格不入。

「駱家輝熱」顯示了美國價值觀已經在中國蔓延,《環球時報》的社評只不過顯示了中國當局一種焦慮和不安。

文章來源:《德國之聲》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