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山:「我老公是局長」「他老爸是市長」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9月21日訊】 9月17日,江蘇溧陽一個23歲的女孩,駕車撞了嬰兒車,和孩子的奶奶發生爭執,掌摑老人後宣稱「我老公是局長」。據當地警方說,該女子可能是在情急之下糊裡糊塗喊了一句「老公是局長」。但很多網友懷疑這姑娘可能是哪個「局長」的小三兒。

9 月19日,溫州市高三學生馬文聰駕駛著賓士GL450,因停車與一店鋪老闆發生爭執,爭執原因雙方各執一詞,但可以確定的是馬文聰砸傷了店鋪老闆18個月大的女兒,后又壓傷了圍觀的市民。隨後,圍觀人群中開始流傳他叫囂「我爸是市長」。被這句莫須有的宣言激怒的群眾,圍堵警車長達5個多小時,要求現場做筆錄,並要查驗馬文聰的身份證、拍照。期間有人砸毀了賓士車。

「我的XX是XX」這一刺激眼球的句式,又增添了兩個新版本。

從已有的信息來看,馬文聰根本沒有說過「我爸是市長」這句話,溧陽女孩的老公或許也不是什麼「局長」。但無論當事者,還是圍觀者,在看似尋常的糾紛之後,竟然都陷入了同一個思考模式。為什麼呢?女孩下意識推出「局長老公」,說明她潛意識信奉特權可以解決問題;圍觀者相信莫須有的「市長老爸」,顯然也是潛意識相信乖張的背後一定存有特權。

現實要上演多少類似的劇情,才會訓練出這樣的集體潛意識?

以個案來說,當事人或許未必和特權有直接關聯,但也不足以證明集體潛意識的荒謬。因為往往貧富階層之間出現摩擦的時候,公權都不能站在中立、公正的立場,而是「替富人說話」。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即便他現實的老爸只是個有錢的老闆,但若總是可以動用各種關係找到強權的背景,那「他的爸爸是市長」豈不是一種直擊本質的、「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概括?

至於那女孩,如果真的只是糊裡糊塗杜撰出一個「局長老公」,無疑更印證了特權在這社會儼然已成圖騰。當你是受害者或圍觀者的時候,你恨它;當你遇到糾紛、陷入困境,又會愛它,甚至幻想自己有一個「局長老公」。而不論你愛它或是恨它,它的威力就在那裡。

特權的威力,或者說危害,不只在於損傷一時的公正,還在於它逐漸侵蝕社會的底線。這兩起事件中,還有一個無法忽視的共同點——受害者或潛在的受害者包括孩子。一個才18個月大的孩子被砸傷了;一個還坐在嬰兒車裡的孩子虎口逃生。在任何社會,「勿傷孩子」都應是最基本的底線。但值得擔憂是——在一個特權橫行的社會,普通人的孩子足夠安全嗎?

文章來源:《網易》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