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9月8日訊】(新唐人記者常春采訪報導)目前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已經得到美國、法國、德國等西方國家的普遍承認。而中共外交部8月6日宣稱,只有條件成熟的時候,才會承認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為利比亞唯一合法政府,對此本臺記者常春采訪了時事評論家曹長青。
記者:中共稱在條件將成熟的時侯才承認利比亞過渡政權,對這種宣稱你怎麼看?
曹長青:中共對利比亞過渡政府採取拖延的、不馬上承認的態度,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們跟卡扎菲關係密切,本質都是專制政權,都是獨裁統治,他們同病相憐,獨裁相連。卡扎菲政權被推翻,中共當然不高興,胡錦濤是兔死「胡」悲。在這種情況下,中共不願承認利比亞人民政府,可想而知。
但北京政權這麼做是非常愚蠢的,因為現在已經有幾十個國家承認了利比亞過渡政府,這是大勢所趨。卡扎菲是全世界都知道的瘋子,結束他的個人獨裁,利比亞人民獲得了自由,全世界所有熱愛自由的人都歡呼、高興。在這種情況下,中共還這樣愚蠢地說不予承認,等時機成熟;什麼叫時機成熟?就是拖延。但它又不敢說拒絕,又不馬上承認,這個態度本身就反映它們的愚蠢。
記者:利比亞過渡政府宣佈,他們掌握了中國軍工企業七月份給卡扎菲提供武器的證據,這種舉動被認為嚴重違反聯合國禁運的決定。這對中共和聯合國的關係會有什麼影響?
曹長青:中共向卡扎菲提供武器,這完全可能是真實的。因為:
第一,中共和卡扎菲有高度的意識形態一致性,都是專制政權,互相支持,卡扎菲被認為是中共朋友。
第二,過去這些年來,中國向利比亞大量投資,包括為了獲得石油能源;北京也向利比亞輸出武器等。在卡扎菲要被推翻之際,全世界民主國家都不支持他,阿拉伯聯盟國家也不支持卡扎菲,在這種情況下卡扎菲空前孤立,拿不到武器,所以更可能中共成為它的主要武器來源。
第三,這個事情得到最終證實後,中共政權更會遭世人譴責。因為卡扎菲血腥鎮壓,甚至僱用外國軍隊殺害本國人民,在這種時刻中共政權還向卡扎菲提供武器,等於有意幫助他殺害平民,這也是戕害人類罪。這個問題值得提交聯合國討論:中國是常任理事國,在安理會通過制裁卡扎菲決議時,中共是沒有反對的,你再提供武器給卡扎菲,等於向世人告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開詆毀踐踏聯合國決議,支持被海牙國際法庭通緝的罪犯卡扎菲殺害平民。這更會讓國際社會瞭解中共的本質,對中國的形象會有相當的損害。
記者:中共的官媒抨擊西方號稱的「利比亞之友」是為了「利比亞之油」,其目的何在?這種抨擊會對中共帶來什麼樣好處呢?
曹長青:中共官媒抨擊美國等西方是為了石油而支持利比亞過渡政府完全是轉移焦點,是麻醉欺騙中國老百姓的。
第一,利比亞的石油佔不到美國進口石油的百分之一,比例相當低;幾年前伊拉克戰爭時,中共官媒就宣傳說,美國是為了石油打伊拉克戰爭,結果怎樣呢?今天伊拉克石油是向全世界開放的,反而是中國得到了很多石油合同。
第二,利比亞的石油,根據8月25日《今日美國報》引述的數字,在卡扎菲奪取政權之前(42年前),利比亞每天產油300萬桶。卡扎菲掌政後,利比亞的石油產量最高才是160萬桶,比原來少了近一半。在卡扎菲政權的最後階段,每天才只產20萬桶。也就是說,從卡扎菲掌權前的300萬桶降到卡扎菲垮台前的20萬桶,連十分之一都不到了。
今天全世界都需要石油,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更需要石油。而在卡扎菲獨裁統治時期,利比亞的石油越來越少,而且僅有的石油收入也被他和他的兒子們、上層統治集團貪汙揮霍了。
今天中共官方媒體這樣宣傳,完全是為了轉移焦點,轉移卡扎菲的獨裁統治被人民痛恨和推翻,國際社會支持利比亞人民獲得自由這個事實。眾所周知,卡扎菲個人專制四十多年,全世界除了共產古巴獨裁者卡斯特羅(已超過50年),就是卡扎菲的統治時間最長。今天在美國四年一選總統,利比亞就可以一個人統治42年!一個人能有幾個42年?頂多是兩個嘛。這不等於大半輩子都是一個人統治嗎?這樣的統治難道不應該被結束嗎?
在今天這樣一個網絡時代,推特臉書的時代,中共政府竟然蒙上自己的眼睛就以為全世界都看不見,還說這種愚昧、荒唐的話,是非常可笑的,完全是自欺欺人!
如果共產黨稍微聰明一點都不應該這樣做,因為利比亞大局已定,卡扎菲永遠回不來了,利比亞專制政權完全被粉碎了,等待卡扎菲的不是被抓住絞死就是被打死。胡錦濤的那些外交智囊稍微有一點腦子,起碼在這個時候應保持沉默,應該想辦法和利比亞過渡政府迅速建立外交關係,中國更需要石油和能源,中國的大慶石油早就枯竭了。
而且利比亞是中國投資很多的一個國家,在這種情況下,中共那些外交官和智囊們,簡直愚蠢得像豬頭,在目前利比亞局勢已完全明朗的情況下,還跟利比亞過渡政府擺出一幅疏遠的,甚至對立的不屑一顧的架勢,它只能激怒利比亞人民。
利比亞的當今局勢難道中國外交部、智囊們全都不知道?如果他們知道了就蠢死了,如果它們不知道那就封閉死了。反正都是死,那就讓它們跟卡扎菲政權同病相「連」,最後殊途同歸、同歸於盡吧!
(新唐人首發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