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9月4日訊】中國人思辨能力的不足同樣反應在政策的制定與實施上。決策者在國家政策方針、法律法規的制定及制度設計方面,經常有偏差。在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方面,建國後直到現在,我們都犯過很多錯誤。由於思辨力的缺乏,判斷錯誤,政策失誤,給國家造成了不 可挽回的損失,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痛苦甚至是災難。
一失足成千古恨,一個錯誤的政策往往會造成嚴重後果,即使要改正,也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正如那句管理學名言所說:一個錯誤的決策,一百個行動也難以挽回。 國家政策任何一個小小的調整,都有可能給大量的群眾帶來巨大的影響,蒲松齡說:「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不可忽也。」。所以,政策的制定一定要慎之又慎, 深思熟慮。
(二)經濟政策的失誤
在經濟政策方面,思辨力的不足會造成錯誤的經濟發展觀念,在這種錯誤觀念的指導下,就會制定錯誤的政策。這些錯誤的政策有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嚴重的損失和浪費。有人說中國最大的浪費是決策失誤造成的,很有道理。
由於經濟問題的抽象性、複雜性、多變性和專業性,造成經濟問題研究的困難,經濟政策的制定往往需要經濟學專家學者的參與。但是,經濟學是最容易產生錯誤和 謬論的學科,面對同樣的問題,不同的經濟學家會得出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結論。而在錯誤結論的指導下,則必然會產生錯誤的政策,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而在中國當前的經濟學界,充斥著各種謬論,以這些謬論為指導的政策,其後果當然也令人擔憂。
上世紀四十年代,美國著名經濟專欄作家亨利•黑茲利特在其名著《一課經濟學》中就對經濟學謬論的產生原因作了精闢的論述:
……那些謬論全部出自兩個基本的錯誤,有的錯在只看行動或計畫的即時影響,有的錯在只看特定群體所受的影響,而忽視其他的群體。當然也有人同時犯下這兩個錯誤。
從黑茲利特的論述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經濟學謬論的產生一方面是部分人追求私利的結果。而另一個方面,就是人的思維能力的問題,一是短視,看不到長遠, 鼠目寸光;二是片面,只看某方面忽視其他方面,或只關注某些群體忽視其他群體。而短視、片面,正是中國人的思維缺點。中國經濟學家謬論不斷、言語雷人一點 也不奇怪。
黑茲利特在本書中的序言中說,他在書中所談的經濟學謬論在當時並不佔主流,但是,這些謬論仍然對許多國家的經濟政策產生了深刻地影響。
但是,當我們審視當今中國的經濟政策時,我們會發現,中國的許多經濟政策都深受經濟學謬論的影響,很多謬論在中國的政界和經濟學界已經佔據了主流。中國的 許多經濟學家或者是由於代表了某集團的私利,或者是本身思辨能力不強,也在不斷地鼓吹許多謬論,深深地影響了中國政府的決策。而有很多的謬論,在幾十年前 甚至上百年前就受到了學界的批判,並有事實的佐證。但這些被公認為是謬論的觀點,在現今中國卻大行其道。我們雖然難以讓那些自私自利的經濟學家變得正直無 私,但我們可以通過提高人的思辨能力,改善那些相對正直的經濟學家、特別是未來經濟學家的理論水準(當今的那些,我們已經很難改變他們了)。這樣,可以提 高我們的經濟政策的合理性。
1.出口崇拜症、順差崇拜症
黑茲利特在《一課經濟學》中專門批評了「出口崇拜症」,他說:「所有的國家對出口均懷有一種病態的渴求,這種影響僅次於各國對進口所懷有的病態恐懼。」我 們仔細思考一下,就會覺得這種心態是多麼地自相矛盾而且荒唐。長期而言,進口與出口必然相等。原因很簡單,我們中國把商品賣給美國,換回的是美元,但國內 美元不能流通,最終必然要買外國的東西,才能把這些美元花出去。你不可能永遠不用這些錢,那這些錢就相當於廢紙了。出口增加了,就會換回更多的外匯,這些 外匯最終要用來購買外國的東西,所以,擴大出口的結果必然就要擴大進口,二者長遠來看必然是平衡的。
時至今日,許多國家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他們不是很在乎順差還是逆差。比如美國的貿易逆差這麼大,難道他們傻嗎?當然不是,這是因為他們很明白進出口 的平衡原理以及擴大進口的好處。正如約翰•斯圖亞特•穆勒所說:對外貿易對任何國家能有利益,最終並不在於其出口,而是在於其進口。是進口,讓一個國家的 消費者能以比國內更便宜的價格,買到外國的商品;是進口,讓他們買到國內製造商不生產的商品。總的來說,一個國家需要出口的真正理由,是賺錢來支付其進 口。美國人正是通過大規模地進口享受到了全世界最質美價廉的商品和服務。
很顯然,很多中國的決策者並不明白這個道理,經濟上嚴重依賴出口和外資。日本、韓國等國家選擇出口外向型經濟,是適應了他們國土狹小、資源缺乏的國情,這 是他們無奈的選擇,不得不如此。而我國不應該頭腦簡單地模仿,因為我們是一個大國,有龐大的市場和豐富的資源,和日韓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我們完全可以不依 賴國外市場,就可以發展成為自成一體、內部迴圈的經濟體。中國所謂以市場換技術的想法太過天真,我們獻出了市場,卻沒有換來希望的東西。
2.房地產畸形繁榮的背後
中國的房地產業是一個十足的怪胎,這樣的怪胎只能產生在中國這樣的一個決策者思辨力普遍不足的國家。中國房地產業的繁榮同樣也是畸形的繁榮。去年,某大學教授發出了「現在買房,就是愛國」的謬論,讓許多地產商高聲叫好,可以說是中國房地產怪胎的一個荒唐的注角。
很多官員和經濟學家總是在宣傳一個謬論:即房地產業的繁榮能夠帶動相關的幾十個行業的繁榮,房地產業的衰落也會造成相關幾十個行業的衰落,所以一定要維持房地產業的繁榮與穩定。
這個謬論在中國能夠大行其道,充分顯示了部分官員和經濟學家的極其讓人失望的思維能力。因為這些人的思維是極為片面和表面的,他們只看到了房地產對房地產 相關行業的影響,而沒有看到房地產業對房地產相關行業之外的其他行業的影響;只看到了表面上的房地產及其相關行業的繁榮,而沒有看到這些行業之外的其他行 業的衰落或相對衰落。他們沒有看到房地產業的畸形發展已給我國經濟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響。
與房地產有關的行業會因為高房價而繁榮嗎?回答是:不一定。
比如說裝修裝潢行業,並不會因為房價高了,裝修裝潢行業就繁榮了,而是恰恰相反,房 價高了,錢都買了房了,反而沒有錢裝修了!或者是儘量少花錢裝修。而如果房價不高,我們就可以花更多的錢來裝修。同樣,房內的傢俱、廚衛用具、家用電器、 五金用品等等,也是如此,因為拿了很多錢用來買房,結果沒有錢去買更多更好的家居用品了。如果房價不高,我們就會有錢買更多更好的家居用品。高房價制約了 這些行業的發展。
即使是聯繫最密切的建材行業,也是如此。因為房價的上漲是虛高,房價上漲速度遠超過建材價格上漲速度。多年來,房屋的建築成本當然也增加了一些,而房價卻是成倍上漲。並且,建築成本在房價中只佔一小部分。
所以,即使與房產有關的行業,也不會因高房價而繁榮。而且不僅是不繁榮,是恰恰相反。因為房價太高,太多的人買不起房,市場對房產數量的需求就會降低,房 產建設的開工數量就會減少,對建材的需求也就會減少。而如果房價不是這麼高,就會有更多人買房,就會要求房地產商建造更多的房子,也就會需要更多的建材。
有人說,為什麼我覺得開發商建的房子已經夠多了呀?其實並非如此,因為本來應該建得更多,有太多的人需要買房子。這麼多的流動人口想買,多數都買不起。由於沒有比較的參照物,讓我們誤以為現在的房子已經太多了。
總之,高房價只會對開發商、房產仲介等極少數行業有利,對多數相關行業的影響都是負面的。即使是對房產仲介來說,房價高也不是一定就是好事。因為房價太 高,買不起的人太多,成交的數量就會減少,仲介的收益當然也會減少;而如果房價不高,買房的人就會增多,成交的數量就會增加,仲介的收益當然也就會增加。 雖然高房價的仲介費要多於低房價,但房價低的時候會賣出更多的房子,最終的收益並不一定要少於高房價時期。
而對於房地產及其相關行業之外的其他行業來說,高房價則嚴重製約了這些行業的發展。但是,因為這些行業與房地產業無關,一些官員和學者便想當然的將之忽 略;更因為對這些行業的負面影響是非常廣泛的,受影響的行業太多,平均到每個行業的話便不是那麼明顯,不仔細思考是想不到的,這種看不見的、隱藏在背後的 損失很容易被那些思辨力低下、想像力貧乏的經濟學家所忽略。
資本的特性就是逐利,哪兒利潤高就去哪兒。由於房地產行業的利潤太高了,企業家們就會如同蒼蠅見了血一樣,嗡嗡而上,為了爭奪肥肉,不擇手段,甚至引誘官 員犯罪。由於這些年來房地產市場的暴利,大量的資金都流向了房地產行業,造成其他行業資金不足,發展緩慢。就拿我國的科技來說,由於研發資金投入的不足, 高科技行業難以發展。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科技上不去,國力就不可能上去。房子是缺乏科技含量的產品,房子蓋得再多,我們也是落後國家。
老百姓手裡的財富在一定時間內是固定的,一共就那些錢。如果把這些錢大部分用於房產之後,就沒有錢消費其它產品了,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可以說,房地 產制約了其他很多行業的發展。因為錢大部分都買了房,買房者不僅是無錢旅遊、無錢上學深造、無錢買車、無錢娛樂,甚至基本的吃穿等生活需要都受到了影響, 生活品質明顯下降,肉吃得少了、牛奶喝得少了、不敢下館子、不敢買好點的衣服、女孩子用不起喜歡的化妝品;父母辛辛苦苦這麼多年,還不能讓他們過更好的晚 年生活。
因此,旅遊業、食品業、服裝業、餐飲業、教育業、汽車工業等等,可以說幾乎每一個行業都因高房價受到了不利影響。但因為影響的面太廣了,所以從每個行業來 看,好象感覺不太明顯,但卻是實際存在的。這種看不見的影響被許多思辨力偏低的經濟學家忽略了。房產價格如果不這麼高,其他行業就會發展得更好。從我國整 個經濟全域來看,房價合理的、一定程度的下降不會對經濟影響很大。房地產行業冷了一些,但其他行業會熱,因為我們有更多的錢進行其他行業的消費了。
文章來源:茅于軾博客推薦:選自《中國人的思維危機》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