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7月9日訊】“亞特蘭蒂斯”號7月8號的升空,唱響了美國航天飛機的謝幕之歌。回顧其30年曆程,一個時代即將成為歷史。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段航天飛機的歷程。
在60年代末美蘇太空競賽的背景下,美國開始考慮建造航天飛機。
1976年以科幻劇《星際迷航》中飛船名字命名的首架航天飛機“企業”號問世,開啟了人類太空探索的新篇章。
美國共製造了6架航天飛機,除“企業”號從未飛上太空、“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先後失事外,“發現”號和“奮進”號已分別完成“絕唱”之旅。這次“亞特蘭蒂斯”號升空是美國所有航天飛機的謝幕飛行。
30年,共135次飛行,355名宇航員,8億多公里行程,運送1750噸貨物……作為人類迄今建造的最複雜、功能最強大的多用途航天器,航天飛機實施了2000多項科學實驗。
然而,成就斐然的同時也有巨大代價。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從甘迺迪航天中心升空70餘秒後爆炸,化成碎片墜入大西洋。
2003年2月1日,悲劇再次上演,“哥倫比亞”號在得克薩斯州上空爆炸。
兩次災難造成14名宇航員喪生,也讓航天飛機陷入信任危機。
航天飛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樣令人失望。按照百萬公里死亡人數計算的風險比民航客機高138倍。
由於預算受限,美國已無力設計製造下一代航天飛機。
在人類太空探索史上留下重要一筆的航天飛機,是一個有益的嚐試,其經驗和教訓都將載入史冊。
新唐人記者馬麗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