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分析中國3.5萬億地方債務成漏網之魚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7月8日訊】(新唐人記者常春綜合報導)當前的中國地方債務統計面臨這樣的尷尬。作為世界信譽定級的穆迪公司認為,有3.5萬億地方貸款或成漏網之魚。而這些貸款正給中國金融帶來危險。瑞銀經濟師陶冬週一在香港說:“地方政府欠債問題是最大的定時炸彈,是威脅經濟穩定的最大危險之一。”

最近,中國地方政府欠下巨債問題屢見媒體報章,引發關注。來自大陸國家審計署最新的官方統計數據來看,截至2010年底,全中國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約10萬億元,其中銀行貸款為84679.99億元。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本週二則稱,審計署關於銀行對地方政府貸款規模的資料可能少報了3.5萬億元,並且不良貸款規模大於預期。

穆迪警告稱,此類貸款數額巨大,可能對中國銀行系統構成威脅。

《德國之聲》援引《德國金融時報》報導指出,一旦中國國內出現危機,例如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銀行就會產生巨大問題。壞帳的總量很可能超過貸款總額的12%。穆迪批評說,中國仍然沒有做出應對這一問題的計劃。

據中國調控機構說,地方政府的債務中,79%為銀行欠帳,其中80億元的貸款現在已經到期。穆迪計算出的3.5萬億元占中國人民幣貸款總額的7%,但是政府不把它視為地方債務。

穆迪最新披露的《逐步加劇的地方政府債務負擔挑戰中資銀行》報告則表示,預計中國銀行系統的不良貸款規模占總貸款規模的比例可能會升至8%~12%之間,“而我們此前的基本情景所假設的不良率是5%~8%”。

分析家們指出,由於房地產市場形勢不穩以及給地方政府的貸款過度,多家銀行有破產的危險。不久前,惠譽國際評級公司剛剛把人民幣貸款的評分前景降至負面級別。標準普爾估計,借貸給地方的款項中,三分之一可能成為壞帳。

《法蘭克福匯報》也分析了中國的金融狀況,認為中國現在這種美麗的外表產生的懷疑日益增多,數字顯然只反映了一半的真實,因為許多支出隱藏在影子預算中。

瑞銀經濟師陶冬週一在香港說:“地方政府欠債問題是最大的定時炸彈,是威脅經濟穩定的最大危險之一。”

中國的土地為國家所有,只有使用權可以轉讓。城鎮受益於土地價格大幅上漲,無意冷卻過熱的市場。但土地生意的收入不足以投資大項目,所以城鎮都使用計劃之外的所謂’地方政府融資機制。

據央行說,現在已有一萬個城鎮依靠它,從銀行貸款共十萬億元,佔中國國內生產總額的四分之一。許多貸款現在就有成為壞帳的危險,因為新建的公路、橋樑、隧道、體育場或地鐵運營後,回報往往不夠支付利息和償還本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