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6月25日訊】巨龍崛起專題–前言(中央社台北25日電)英國知名車商今年4月在上海國際車展推出限量5輛手工車款,每輛要價人民幣3800萬元(約新台幣1億6千萬元)起跳,「要等6個月製造期才能交車,但5輛車都已經有人預訂」,業者說。
中國富豪消費力還不只於此。香港、日本、法國等地國際精品店處處可看到陸客排隊血拚盛況。「挑戰」商業管理週刊指出,陸客2010年在法國消費總額6億5000萬歐元,約新台幣266億元,今年起消費額還持續攀升。
紐約時報18日在網站上,以「真正的鑽石之王前進中國」為題,報導世界頂級鑽石商葛拉夫(LawrenceGraff)準備登陸,「如果5年前告訴我,最大買主來自中國,我們都會笑出來」,葛拉夫這麼說。
各國對待陸客的態度360度大轉變,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以下數據可以解釋一切。
2006年大陸國內生產毛額(GDP)才2.7兆美元,到了2010年GDP已逾6兆美元,超越2010年日本,正式成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大陸經濟成長率狂奔之際,造就許多富豪,他們一擲千金,為精品市場注入了極大買氣。
被喻為「世界工廠」的大陸經濟崛起,讓各國都不能忽視。美、日、印對於中國大陸更有愛恨交織複雜情緒。
特別是日本,20年前到美國各地買房,現在看到大陸「踩樓團」到東京高級港區大買樓房,到銀座血拚珠寶名牌,心中感觸很深。雖然中日情結深,日本還是歡迎中資,但中美之間經濟聯盟要選擇誰?桃太郎陷入兩難。
最近苦於失業率及通膨的美國民眾,沒時間想到中國超日趕美的威脅。但美國官方則動作頻頻,積極想搶回出口第1大國的地位。G2之爭,暗潮洶湧。
「轉向以出口為導向,希望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多多進口美國商品,將是歐巴馬政府振興經濟的主調」,中央研究院院士胡勝士分析,美國希望人民幣等亞幣升值,能多買美國商品,可紓解失業率、提振出口,也可減緩中美貿易逆差。
再看看12億人口的印度,「十字路口商品」絕大多數自中國進口,許多街頭小販仰賴「世界工廠」的養份。但印度學者示警「當國家經濟力量越來越強大時,部分GDP會被轉到軍事上」。
顯然「龍象相爭」不只在經濟層面,軍事外交也受到兩國關注焦點。
大陸經濟實力從北京、上海氣度恢宏的現代建築可一窺究竟。在一棟又一棟摩天大廈的上海浦東區,規劃中的「上海中心」大廈,預定耗資人民幣148億元,高度規劃632公尺,未來將成為大陸第一高樓。
經濟飛躍式成長,讓許多大陸民眾感到驕傲,但談到現在的生活,開小吃店的王女士說,「現在人民幣100元,相當於20年前的1元,當年5塊錢能買到的東西,現在花500塊錢還不見得買得到。」
「跑不贏劉翔,也要跑贏CPI(消費者物價指數)」,這句順口溜說明了大陸民眾飽受通膨之苦。2011年5月CPI仍攀升至5.5%,物價升溫至近3年之最。
通膨怪獸發威,讓已漲紅眼的工資似乎無停歇之意。
「中國大陸的製造業高潮已經過去,今後大陸必需生產高附加價值的成衣了」,很早就登陸投資的成衣業大老闆周理平,戴著金絲框眼鏡,眼神篤定的蹦出這一句話。
「2003年工人月薪人民幣1000元,到2010年已漲至2000元」,翻開聚陽大陸廠區管理資料顯示,這幾年大陸工資整整翻了一倍,而且工資漲潮還沒有停止的跡象。
對於大陸官方而言,「告別低工資」,不僅可讓人民荷包飽滿,讓經濟成長由出口拉動轉向內需拉動,還可順水推舟,讓沿海工廠逐漸向內陸遷移,達成開發大西部。
這可苦了台商!根據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統計顯示,目前大陸台商約3.7萬至4萬名,而且絕大多數從事傳統產業,很大程度仰賴低廉的勞力成本。
大陸台商下一步怎麼走?往更內陸走?往東南亞擴廠?與大陸相比,台灣產業還有優勢嗎?
來看看台灣半導體、面板產業。研發、專利是最重要本錢,領先的技術讓他們立於不敗之地,不畏中國挑戰。但在客服、經營管理卻更為細膩與用心,「台積電只要承諾的事,都一定做得到」,一位IC設計廠客戶這麼說。
再看另一家台商的例子。根據國際知名旅遊評論網站調查,台灣精品酒店東方商旅勇奪上海外灘酒店第一名。「把台灣人的好客及善良導入,就是有溫度的服務」,執行長畢嘉瑋說,這就是台灣的軟實力。
不論台商是否繼續在大陸投資,是經營品牌或代工,轉型升級或全球化佈局,面對大陸經濟崛起,「軟實力」可能才是台商走出自己一片天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