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6月24日讯】时间:2011年6月2日
地点: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内容: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我国水利问题与对策,《蓟门决策》论坛第13期
人物:主持人—何兵(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参与者:张博庭(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点评:何格高(三峡工程综合经济评价论证专家组成员);金绍绸(地理学家);禹雪中(国家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汤耀国<暸望>新闻周刊资深记者;任星辉(北京传知行社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永超(搜狐网新闻中心主编);张传文(南方都市报资深记者)等
意义:这是文化大革命之后,水利部、湖北省重新提出建设三峡大坝三十多年以来,三峡工程主上派和反对派第一次在公众场合的对话,讨论和辩论,也是三峡工程决策之后十九年的第一次。
虽然它不是在中央电视台或者是凤凰卫视的演播室中,而是在中国政法大学的一间普通教室中,虽然它的观众并不多,在场的主要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研究生和老师,虽然它在网上观看的人数也不是很多,但是它的意义十分重大。
一、谁能评说三峡工程?
参加《蓟门决策》论坛的有各方面的人士,有搞水利水电的,更多的是不搞水利水电的,主持人是个法律人。
三峡工程,谁能评说?
记得三峡工程决策之前,著名的女作家张洁就对三峡工程发表过一些看法。马上就有人说,您是作家,又不是水利专家,您懂什么?后来张洁就不敢对三峡工程说三道四了。
记得还有一个大学毕业生,叫王小宁的,是华东工程学院毕业的,写过关于三峡工程的文章,相当有水平,但是给抓到监狱里去了。
戴晴是个记者,是三峡工程的反对派,编辑了一本关于三峡工程的书,却被当作六四学生运动的幕后黑手抓入了秦朝监狱,她编辑的这本书也被焚烧了。
汪永晨也是个记者,关心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有人说她不懂水利,不许她发表观点。
有人说,现在反对三峡工程的都不是搞水利的,而是搞环境的。其实不对。三峡工程反对派的中坚,就有很多人是搞水利的,如黄万里,如陆钦侃,如金永堂。而搞环境的也并不一定都是反对三峡工程的。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生态环境组的结论是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弊大于利,但是许多弊病是可以通过人为的措施加以减轻的。后来这个报告因为一个所谓程序上的错误而被否定了。又成立了一个生态环境组II组,组长方子云,是个搞水生环境的老专家,他就按照上面的意思新写了一个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影响报告,结论变成了利大于弊。
正如主持人何兵所说,三峡工程不是专家决策,而是政治决策。
关心三峡工程,本身就是政治。很高兴看到许多大学生、研究生关心三峡工程,关心三峡工程的决策,关心三峡工程所涉及的人。
参加讨论的有一位嘉宾名叫任星辉,是一位学法律的80后。很多中国老百姓不知道建设三峡工程的钱直接来自百姓的钱包。2009年,任星辉为了一个科研题目,分别向财政部与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申请信息公开,要求公开截至2009年10月,财政部为三峡工程建设拨付各笔资金的数额、用途及总额;三峡工程建设基金每年的收支、结余和历年汇总情况;征收电力附加的各省每年缴纳的电力附加分别是多少;三峡工程中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和库区移民工程的累计投资分别是多少等。但财政部与三峡建设委员会都拒绝了其要求。随后,任星辉便向财政部申请行政复议。2010年1月16日,任星辉收到财政部的快件,对其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不予受理。十天之后,任星辉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诉状,请求判决财政部依法公开三峡工程建设资金相关政府信息。经过几个月的等待,法院回复称不予受理。
老百姓给三峡工程的投资,现在成了一个股份公司的资金,但作为投资人的老百姓却不持有股份。为什么财政部不回答任星辉的问题,因为财政部的代表也是股份公司董事会的成员。
虽然任星辉没有达到他的目标。但是潜在的影响很大。这次国务院在公布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时,也有条件地承认了三峡工程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国务院要承认一些不利影响。如果三峡工程真是一些人所说的利大于弊,那麽国务院可以从三峡工程中获利,而这利又远远大于弊,国务院有足够的财政空间,可以从预算内拿出钱来,实施一些措施,弥补三峡工程的一些不利影响。但是三峡工程并不是利大于弊,预算内没有周旋的空间,国务院要继续为三峡工程擦屁股,弥补不利影响,只有继续向老百姓收钱。收完这一期的一千多亿元,还有后续的,还有后续的后续,是一个无底洞。
以前为三峡工程向老百姓收钱,是偷偷摸摸的,起码老百姓不知道。这一次还要继续收钱,偷偷摸摸不行了,因为任星辉已经叫号了。当公民使用法律的武器,要求知情权,政府就无法搞黑箱作业了。这就是国务院不得不承认三峡工程的一些不利影响的根本原因。
二、公开讨论的好处
《蓟门决策》论坛关于三峡工程的利与弊–我国水利问题与对策的公开讨论,它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听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三峡工程,思考问题,学会做出自己的判断。
公开讨论的前提,就是思想自由,言论自由。没有思想自由,言论自由,怎么会有公开的讨论呢?
1984年李鹏出任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三峡工程筹备组组长,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做过一个规定,关于三峡工程的不同意见只能内部进行。对工程有反对意见,只能象过去的大臣一样,上谏,不能让老百姓知道,不能上万名折。乍听起来,不错,对支持和反对的两方都公平。但是忘记了最根本的一条,如今是公民社会,公民有知情权,支持和反对的专家们,支持和反对的政治家们,都有责任将他们的观点告诉公民。同时公民也有发言权,并非政治家和专家说了算的。
三峡工程反对派的一个错误,就是老老实实地遵守了这个只搞内部讨论的规定。李锐写了一本反对三峡工程的书,没能在北京出,回老家湖南找老关系出版了这本书。这件事被李鹏告到总书记胡耀邦那里。尽管胡耀邦和李锐是老乡,是好朋友,尽管胡耀邦根本就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是有党的纪律在那里,胡耀邦还是得用党纪处分李锐。
1991年,中共中央觉得现在是时候了,可以取消搞内部讨论的规定了,可以在公众场合宣传三峡工程了。于是中共中央成立了一个象610那麽的三峡工程宣传领导小组,中宣部副部长张际春为组长。中国媒体上发表的关于三峡工程的文章,影视材料都要经过这个领导小组的审查批准。完全一面倒的宣传,没有反对派的意见。什么“长江滚滚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什么“三峡工程可使中下游免遭灭顶之灾”,什么“万吨轮船从上海直达重庆”。象三峡工程照亮半个中国的宣传,配有一张示意图,以宜昌为中心,画一个大圆,把北京、上海、广州都包括进去。有网民说,他当时看到这副图时很激动,以为以后用电不要钱了,因为他家就在圆圈内。这张图,就是来自这个宣传领导小组。
只有公开的讨论,才是正确决策的最基本的保证。而关于三峡工程的公开讨论,是在三峡工程决策后的第十九年才发生。虽然来得晚了,但是毕竟是开始。其意义十分重大。
--新唐人首发。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