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6月17日訊】時至今日,到了2011年6月,在共產黨坐著天下的中國,已是無人不說那個“大生日”–“90年大慶”了。
最具時代特色–何謂時代特色,我們今天已經知道,“飄揚著紅旗的權貴資本壟斷”是也–的中宣部、文化部、新聞出版署等專以國人精神為對像的機構,正借“慶祝建黨90週年”,寓教諭於娛樂,即“穩抓意識形態制高點大把撈錢”,底氣十足地動作起來。
君不見:一家接一家報刊闢出專欄;書法、繪畫、攝影相爭著獻大禮、表忠心;新聞出版總署推出“慶祝建黨90週年重點圖書”,《遵義!遵義! 》成為中國作家協會“重點扶持作品”。還有滿台的濃黑假睫毛配灰布軍裝紅五星,嗲聲嗲氣的“黨的光輝照我心”……曠闊國土,重慶之風勁吹,不說娛樂界,也不說學校機關,就連退休的銀髮族–我敢說他們都經歷過反右、大饑荒和文革–也濃妝豔抹起來,參加從鄉鎮、到區縣、到省市,直指大褲衩子的紅歌賽。連重達1公斤的“光輝歷程–建黨90週年999純銀磚”都搶在國家圖書館上市了。
其中最為閃亮者,當為官商聯手的電影界:“在廣電總局的統一規劃和部署下”,“中國電影人”亮出了“向黨和人民匯報”、“表達對黨深厚感情”的高姿態、以“票房收入不低於10億”為打底目標,靠著公款組織前往之百試不爽手段,重點推介《建黨偉業》《秋之白華》《湘江北去》等28部“講述革命歷史、記述英烈傳奇、歌頌當代英模、展現時代風貌”的電影。
君不見,掛頭牌的《建黨偉業》,已創意識形態灌輸市場“期待值”和“電影預售票房”新高。除了大明星成群結隊,“毛澤東與楊開慧的愛情元素”甚為撩動人心–導演成功地“將紅色歷史商業化”,“僅福州一市,映前預售額已經達到百萬元,大部分都是包場。”可惜婁燁、寧浩他們沒有韓三平那樣路路通,否則,不說洛杉磯威尼斯準則,就算按照而今中國管它哪朝哪代,只玩“愛恨情仇”的路數,不用虛構,僅1928年那場戲:一邊是何健刀下幼子繞膝的糟糠、一邊是袁文才孝敬的永新一枝花,閉著眼睛也能賺它個盆滿缽滿。
問題是,置身於上邊說的大熱鬧裡,中國今天的懵懂少年們、奮鬥人生的青年們、焦慮地擔負著生計的“不惑、知天命”們、親身經歷了戰亂、飢餓、瘋狂內鬥的祖父祖母們,從執政黨大生日盛典裡,能得到什麼呢?
複習一陣唱熟了的“真如神”“浪打浪”?登上免費巴士揣摩“光輝的歷程”?瞄瞄裝潢一新的石庫門老房和南湖紅船?是不是趙家樓一把火燒出科學民主?馬克思列寧主義了拯救中華?以及,毛澤東創建的中共?鄧小平出席了遵義會議?
幸好今日紙媒已不同以往;幸好今天讀者、觀眾開始明白自己原來有自己的腦子;幸好我們趕上了互聯網時代……於是,“歷史任由權力裝扮”是不是也該打些折扣。
──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