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6月13日讯】说到乐山大佛就不能不说到佛教文化,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大佛背靠的这座凌云山早在隋唐时就是著名的佛教胜地。
据佛教经书记载,弥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他像征着未来世界的光明和幸福,在佛祖释迦牟尼死后的若干年以后将接替佛祖的地位,于华林园的龙华树下广传佛法,普渡众生。佛经上说 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人们渴望他能尽快降临人间,各地因此盛行塑造弥勒佛像。到了武周时期,一代女皇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疏》, 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二十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
有人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乐山大佛这尊弥勒佛跟寺庙里的弥勒佛造像不一样呢?这是因为寺庙里的弥勒佛是根据中国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契此是浙江奉化县人,他乐善好施,能预知天气和预测人的吉凶,经常拿着一个布袋四处化缘,在逝世前他曾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 人,世人自不识”。因而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寺庙里的弥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弥勒下生经》所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他的五官、 头、手、脚、身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乐山大佛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规定修建的, 但是他的面相却具有汉族人的共同特点。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信心和决心。
乐山大佛雕凿在岩壁上,大佛两侧的岩石是红砂岩,乐山的红沙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比花岗岩软,是很好的适宜于雕塑的材料。但佛像雕好后,容易受到侵蚀、风化,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一千多年来,乐山大佛阅尽人间秋色,经历朝代更迭,天灾人祸,依旧肃 穆慈祥,稳坐三江。
在十年浩劫期间,中土的绝大部分神像都被红卫兵给破坏了,从炎帝陵到佛寺、道观、孔庙,所有传统文化的实物,几乎无一幸免。乐山大佛背后乌尤寺的五百罗汉是泥塑的。红卫兵一一砸去,堪称雕塑精品的五百罗汉全变成了无头佛。唯有乐山弥勒大佛幸免。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的自然景区受到严重损害,位于震区的乐山大佛未受影响。
2008 年5月14号,一位网友“想变排骨的猪”在天涯发帖,自诉在当年4月去四川乐山旅游时的经历:当时的导游指着乐山大佛眼角处说:“看,大佛流泪 了!1963年,大佛也曾经流过泪,当时是三年自然灾害。今年大佛又流泪了,不知道又要有什么灾难降临!”顺着导游指的方向,的确能看到大佛的眼角挂着白色的“泪滴”,当时我认为这不过是个风化点,没他说的那么玄!谁曾想,才一个月,灾难真的就降临了,有些事,真的说不清楚。
民间还流传乐山大佛显灵,闭上眼睛。1962年,中共邪灵祸害人间,饿殍遍地,死人千万。民间传说乐山大佛不忍看到水中漂浮的无数尸首,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在乐山大佛外围,还可以看到一尊全身长达 4000 余米,有几座山体组成的“巨型睡佛”。这尊睡佛四肢齐全,体态匀称,面目清秀,安详地漂卧在青衣江山嵴在线,仰面朝天,慈祥凝重。著名的乐山大佛不偏不倚 正好端坐在巨佛心脏部位。巨佛的头、身、足,分别由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三山连襟组成。佛头由整个乌尤山构成,山上的石、翠竹、绿荫、山迳、亭阁、寺 庙,分别呈现为巨佛的发髻、睫毛鼻梁、双唇和下颚﹔佛身由凌云山构成,山上九峰相连,犹如巨佛宽广的胸膛、浑圆的腰和健美的腿﹔脚板翘起的佛足是龟城山的一部分。佛的整个体态十分逼真、 自然、和谐,犹如天造地设。
有人说,四川乐山大佛坐落在一个更大的天然卧佛的心脏部位上,体现了心即是佛的天机。现在有很多所谓的信佛者,只知道去做外在的修行,烧香拜佛,捐钱建庙,要佛保佑发财升官等等,却不知道去做内在的修心,要佛保佑发财升官这些本身就是很强的执着心,是很强的自 私心,还有贪心、色心、名利心、显示心、妒嫉心、争斗心、欢喜心等等各种执着心都得逐渐去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修佛,去掉了心中的各种魔性,才会达到心即是佛的觉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