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噤聲六四事件 歷史傷口依然流血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6月5日訊】六四事件發生22週年,這一場源起於悼念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的活動,演變成政治民主化的訴求,最後遭到血腥鎮壓,時至今日,在中國仍是禁忌的話題,一起來回顧六四事件的始末。

1989年4月15號,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逝世。北京各校學生發起了悼念活動,提出重新評價胡耀邦,並要求自由和寬鬆的政治環境,學生發起集會遊行,未獲當局回應,焦點從“悼念胡耀邦”轉變為“爭取自由民主”。

隨著訴求聲浪的擴大,中共在4月26日發表了《四.二六社論》,將學生聚會定性為「反革命動亂」,引發更多學生不滿,自發性集結於天安門廣場,更掀起了罷工、罷課浪潮,學生所主張的「要求民主,反對腐敗,推進改革」,未獲當局妥善回應,各界人士到廣場聲援絕食學生,天安門廣場人數最多時達到上百萬人。

6月3日晚,解放軍集結在天安門附近,6月4日清晨,解放軍開槍射擊天安門及長安大街聚集的群眾,還有學生被解放軍的坦克輾過,為期50天的集會,在當局血腥鎮壓下告終。死亡人數衆說紛紜,中國紅十字會保守統計死者2700人,傷者3萬多人。

六四事件後政府大舉緝捕與清查,學生運動領袖王丹、吾爾開希、柴玲等人事後被當局通緝或流亡海外。時任總書記趙紫陽及多名高層領導人下臺,六四鎮壓中扮演關鍵性角色的江澤民,之後成為手握黨、政、軍最高權力的核心人物。

血腥鎮壓後隨即進入政治的寒冬,政治的高壓使得民眾把被澆熄的政治熱情轉而專注於經濟利益的追求,至今六四事件在中國仍是禁忌的話題,然而要求平反的聲浪22年來從未停息,成為中國追求民主自由進程上永遠不可磨滅的傷口。

新唐人記者吳雅婷、柏妮綜合報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