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光:青春的記憶有力量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5月24日訊】這是一個有關青春和記憶的專輯。在許多人看來,也許,青春的好處,是沒有太多記憶的負擔,無憂無慮。然而,人類的經驗表明,缺少記憶的生命,是空虛而無聊的。因為有記憶,人類才有知識、有思想、有歷史 ── 甚至可以說,有記憶,才有人類文化,才有人類區別于他類的一切。

這裡,擁有青春的,是哈佛大學的一群一年級學生;他們的記憶,是有關一九八九年北京民主運動及其悲劇結局天安門鎮壓的。二十二年前,這些年輕人尚未出生;在哈佛大學,這個常常被認為是世界頂尖的學府裡,他們有各種理由可以暢想光明的未來。然而,這些膚色各異的年輕人,在何曉清博士開設的“天安門運動的歷史與記憶”這門課上,用自己的閱讀和討論,打開了一個塵封著血衣的歷史黑箱。他們並在期末自行組織了研討會和演出;他們的老師,包括那些世界級的學者們,則成為聽眾和評論人。這個特輯,就是圍繞他們這個研討會的一組文章。

這些異國的年輕人,為什麼要用自己的美好青春,去擁抱中國人二十二年前那血與火的記憶?我從這一特輯裡,讀到許多發人深省的東西。比如說,這些年輕人強調對于歷史的“好奇”──是的,人類的知識始于好奇,人類的創造力來源于好奇;而青年人應該尤其是好奇的。從中國人談到一九八九年的那些躲躲閃閃之中,他們感覺到背後可能有著一段隱藏的歷史。于是,他們閱讀,他們探究,他們辯論,他們思考。相比于另一種年輕人,就是那些對于自己民族的歷史也缺少起碼的好奇心的年輕人,那些僅僅滿足于對于歷史的種種官方說法、根本無心去自行追究歷史真相的年輕人,哈佛學子的“素質”不是顯而易見嗎?那麼多的中國年輕學子,心心念念要進哈佛,似乎只有進入這樣的頂尖學校才是所謂“成功”。可是,你知道哈佛的年輕人關心和看重什麼嗎?不管你學習什麼專業,你如果不被允許擁有自己探究、思考之後的關于人類本身的歷史知識,你不覺得這是對于你的智力的最大侮辱嗎?

當然,你可以選擇相信官方歷史。哈佛的這個課程,據何曉清博士介紹,“有一個星期的閱讀(材料),全是中國官方的說法,從四二六社論到五一九戒嚴到鄧對戒嚴部隊將領的講話”。如果你選擇相信官方歷史,我希望,你也是至少花過一個星期的時間,系統而自由地閱讀了那些和官方觀點不同的材料之後,得到你的結論的。誠如何博士所說:“信息自由和思想自由是了解真相還原歷史的關鍵”。哈佛的年輕人,用他們的學習實踐,展示了怎樣自由地搜集信息、自由地思考問題。在這樣的自由中,他們的關懷,就像程映虹教授所指出的,“超越了族群和國界”。

在研討會上致開幕詞的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代主任歐立德教授強調:“著力記憶並學會如何記憶,這個任務至關重要”。是的,學會了記憶的年輕人,就是最有力量的人群:他們懂得歷史,因而也易于懂得今天和明天;他們學會了思考,因而一生不會再受蒙蔽;他們具備了對于整個人類命運的關懷,因而不會墮落為僅僅關心一己私利的狹隘心靈。這樣的青春,才是頂尖的!

2011年5月5日,于太平洋上“桴浮書屋”

(原載《動向》雜志2011年五月號“六四22週年祭”特輯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