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人物】天才科學家牛頓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5月21日訊】1642年的聖誕節,艾薩克‧牛頓(IsaacNewton)誕生在英國.林肯郡.沃斯索普村一個農民家庭中。

牛頓出生前三個月,他的父親已經去世了。兩年後,他母親改嫁,牛頓便由他的外祖母撫養。到了十二歲,牛頓在舅父的資助下進入皇家中學。十八歲時更進入了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

1665年,正當牛頓在劍橋大學完成了學士課程之際,歐洲蔓延著恐怖的鼠疫,於是牛頓便回故鄉了。在鄉間,牛頓利用自製的三稜鏡分析出太陽光的七種色彩,並發現了各單色光的曲折率的差異。

在鄉間的那段期間,牛頓更創立了積分的方法,並將之廣泛應用在物理和幾何學上。有一夜,牛頓坐在鄉間的一棵蘋果樹下沉思。忽然一個蘋果掉落到地上。於是他發現所有的東西一旦失去支撐必然會墜下,繼而他發現任何兩物體之間都存在著吸引力,而這引力更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總結出萬有引力定律。可是,由於牛頓的性格孤僻及固執,他在二十年後才發表這理論。另外,牛頓亦在伽利略等人工作的基礎上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大量的實驗,最後總結出三大運動定律,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礎。牛頓成了經典物理學的創始人。

牛頓是相信上帝的,傾向於唯一神論,不信當時盛行的三位一體的教條。他認為宇宙間千變萬化的運動現象是萬能造物主書寫的密碼文書或謎語;靠著純思維,集中精力,他相信可以破譯造物主的「謎語」。他相信有線索可以解謎──這線索,部分來自於天象和實驗,部分來自世世代代傳下來的某些文件(源自遠古巴比倫帝國時期隱密的神啟)。虽然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是牛顿最著名的发现,他却反对用它们来将宇宙解释为一部纯粹的机器,譬如一座大钟。他说:“引力解释了行星的运动,但却不能解释谁让行星运动起来的。上帝统治万物,知晓所有做过和能做的事。”

牛頓的老師巴羅教授是當時頂尖的科學家和數學家,影響牛頓的光學成就極深。他對於牛頓的研究成果非常驚訝,兩年後辭去教授的職位,讓給牛頓,因此1669年,年僅27歲的牛頓就當了劍橋大學的教授。1672年牛頓發表第一篇學術論文,主題是關於光的實驗,登在《哲學學報》上;此後,牛頓醉心於包括煉金術在內的化學實驗;直到1684年在哈雷(EdmundHalley,1656~1742)的勸說下,他才盡全力於理論力學的探討工作,1687年發表了曠世鉅作《原理》(Principia)一書,1689年以後牛頓又擔任了下議院議員、造幣廠督察及總監。並於1703年成為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在這一年他同時發表了《光學》一書。1705年受到安妮女王的封爵,是第一位獲得此項殊榮的科學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