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人口爆炸 浮動之城亮相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5月17日訊】聯合國最新人口報告預計,世界人口總數在2011年10月31號,將突破70億大關,到2050年,將達到93.1億人。面對越來越擁擠的街道,一些國家的學者專家早就開始了解決空間不足的課題研究,其中美國波士頓的一家建筑公司,公布了最新設計的浮動之城和豐收之城的設想,而其他專家也展示了不同的項目。

這棟高高矗立在河面上的龐大三角錐形建筑,高聳入雲,新鮮的淡藍色在陽光下熠熠發光,這個就是波士頓一家建筑公司最新設計的都市建筑——諾亞(NOAH)浮動之城,一座可以容納數千名居民的未來城鎮。

建筑師凱文·紹普夫(Kevin Schopfer)介紹,2005年,新奧爾良被卡特里娜颶風摧毀,促使他開始了浮動之城的設計,而日新月異的新科技,讓諾亞裝備成生態之城。

諾亞浮動之城的設計師凱文·紹普夫:“我很認真的考慮生態結合浮動之城的技術,必須是甚麼樣?將會是甚麼樣?”

根據設計,浮動之城坐落在河面的駁船上,使用數千塊太陽能板和風力渦輪機,來製造所需要的各種能源。

繼浮動之城之後,紹普夫的團隊正在設計一個豐收之城(Harvest City),目標是在天災之後,在海面上給人們提供一個臨時的生活居所。

諾亞浮動之城的設計師凱文·紹普夫:“針對海地地震後的局勢,『豐收之城』可以讓人們喘一口氣,給他們一個重新發展的土地。”

2010年的海地大地震,讓數百萬人無家可歸。如果當時有豐收之城,可能在太子港外的海上,提供一個3公里寬,有耕地、居住區、市場的城市。根據規劃,豐收之城除了採用清潔能源供電,還設計了雨水收集系統和海水淡化系統,來滿足農場和生活的需求。

浮動之城的概念在2010年曾由法國設計師文森特·卡勒波特(Vincent Callebaut)推出的麗麗派德(Lilypad)實現。根據卡勒波特的設計,這個猶如一朵巨大百合花的未來之城,完全漂浮在海面上,可以同時容納5萬人居住。按照卡勒波特的計劃,等到因為暖化導致海水上升之後,人們可以搬到麗麗派德上居住。

另一個名叫“百萬工程”(Mega Engineering)的項目,則是採用了拼積木的方法搭建海上城市。在一片六邊形的漂浮單元上,人們安裝固定預先建好的建筑、綠地、花園、工廠等設施,之後按照都市規劃,可以輕鬆的接到城市總模塊,連成一個五臟俱全的大都市。

其它諸如美國正在研究、推廣的火星住戶計劃等,各國很多專家,還有更多的設想和規劃。

新唐人記者任浩、葛雷綜合報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