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遭小偷 7件香港展品失竊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5月11日訊】(中央社台北11日電)北京故宮博物院8日發生展覽品失竊案,小偷突破四重保安,疑破牆進入「齋宮」,偷走香港收藏家借給故宮展覽的7件文物,損失金額仍在估算。這是北京故宮24年來首宗文物失竊案。

北京故宮發言人及警方證實,齋宮臨時展覽的現代工藝品8日被偷,但拒絕透露詳情。大批公安及武警昨天在事發現場調查,幾乎封鎖故宮整個東半側。

香港明報引述消息說,當天半夜故宮巡邏人員發現一名可疑人士,衣服染紅,疑曾攀爬故宮紅牆,於是命令對方蹲下等候巡邏人員向控制室聯絡查詢,此時可疑人士突然起身逃跑,警衛遍尋不著。

故宮於9日上午開館前,要求員工檢查所有展室,發現齋宮後面的誠肅殿後牆被鑿開一個洞,展櫃被撬開,7件文物被偷,懷疑小偷切斷附近閉路電視的電線下手行竊。

知情人士透露,小偷原本偷走更多文物,但被警衛發現,慌忙逃走下掉落部分文物,總共帶走7件。由於小偷未覬覦故宮的一級國寶,只向「外來文物」下手,外界推測可能因齋宮保安較鬆散。

這次竊案損失文物,是香港著名收藏家馮耀輝借展的其中7件名貴文物,包括珍貴的西式寶石化妝盒或手袋,目前還不清楚損失金額及是否保險。

故宮已將失竊消息通知馮耀輝。報導引據馮耀輝身邊人士透露,馮耀輝日前興高采烈邀請友人出席4月28日的開幕慈善晚宴,展覽29日開放參觀,原定6月27日結束。

這場「交融–兩依藏珍選粹展」展出130多件珍藏品,包括19件明清紫檀、黃花梨等珍貴木器及家具(鏡箱、皮箱、屏風等),以及111件珍貴西式寶石化妝盒、手袋等,但不清楚哪幾件展品被偷。

馮耀輝在香港中環開設私人博物館,兩位女兒的名字都有「依」字,就以「兩依藏」為收藏品命名。

報導引述消息說,馮耀輝獲告知珍藏品被盜後,情緒受影響。

此外,北京故宮昨天正常開放,但遊客從北側神武門進入後只能向西或南參觀,東側多處地區有武警把守及阻止遊客進入,現場停放多輛警車,並拉起黃色警戒線。

北京故宮收藏逾100萬件文物,包括「清明上河圖」等大陸國寶。資料顯示,1949年中國共產黨建立政權以來,北京警方有記載的故宮盜寶案共5件,分別發生於1959年、1962年、1980年(兩起)及1987年,這起文物失竊案是北京故宮24年以來首次發生的竊案。

京城第一保衛處 擋不住盜竊

【新唐人2011年5月11日訊】(中央社台北11日電)北京故宮的安全防衛工作有「京城第一保衛處」之稱,但是仍在8日夜發生竊案,被盜走7件來自香港的文物。

京華時報的報導說,歷經幾十年的發展,北京故宮的安全防衛工作幾經演變,至今已形成人防、技防、物防、犬防4道防線。

  報導說,北京故宮保衛處的人數超過240人,下設警衛隊、技術科、防火科等8個科室。故宮每天閉館後,還有至少1600個防盜警報器、3700個煙感探測器和400個攝影機在運行。

  報導指出,在「技防」方面,北京故宮在1級風險地點裝有最先進設備和至少3種複核措施。在「人防」方面,靠的是人海戰術。在「物防」方面,故宮安裝了大量的鐵柵欄、鐵窗、防爆玻璃和鐵櫃,並進行了加封加固或更新。而在「犬防」方面,故宮的犬隊擔負閉館清查、施工工地夜間蹲守和突發事件安全防衛等任務。

  同時,故宮被區分為防護區、監控區和禁區。每天閉館後至少清查3遍。

  北京故宮還規定,白天所有展廳內的文物安全由開放管理處負責。閉館後遊客離開,每一個展廳裡的工作人員都要清點自己所屬區域的文物,並且搜查所有可能藏匿人或物品的角落,連消防滅火器的把手、枯井深處和高大展櫃的頂端都要一一清查。

待確定沒有異常後,每一個區域的所有人再次聯合檢查一遍。隨後,犬隊還要對各個角落進行搜尋。

  報導說,北京故宮展出的文物採取輪換制。目前遊客所能見到的陳設文物,只有極少數的一級文物,國寶級文物一般不公開展示。

  對於號稱「京城第一保衛處」的故宮安保,為何防不住竊賊8日夜潛入偷盜,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大偉表示,「人防技防物防不如心防」。

北京故宮博物院8日夜間發生竊案,香港兩依藏博物館在齋宮臨時展出的7件展品失竊,估計價值數千萬元。

本文有刪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