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步】客人住宿为何称“下榻”

【新唐人2011年5月11日讯】在书报杂志上,经常可以看到某国元首、政要出访,或是某国际闻人到某处访问等,将下榻于某饭店。在古籍中也有记载,如唐朝刘长卿《送贾三北游》诗︰“亦知到处逢下榻,莫滞秋风西上期。”另《三国演义‧第四回》:“使君宽怀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那么,为什么投宿、住宿又称为“下榻”呢?

其实,“下榻”一词是有典故的,出自《后汉书》。“下榻”的下是住宿、留宿之意,榻是一种较狭长的矮床。在《后汉书‧卷六十六.陈蕃传》上记载,东汉末大臣陈蕃,为人方正严峻、嫉恶如仇。汉朝时科举制度还未形成,“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取士制度,由地方官向朝廷推举孝顺父母、清廉方正的人出来做官。

陈蕃二十多岁就以举孝廉方式入仕,拜为郎中。不久,他的母亲因病去世,陈蕃弃官守丧。后来,他又出任乐安太守。当时,郡内有个高洁之士叫周璆。璆字孟玉,临济人,几任太守都想拔擢任用他,但都被周璆拒绝,只有陈蕃能招引他。

陈蕃为表示对周璆的尊敬,只称其字而不称名。陈蕃还为周璆在府内特别设置一张床,接待他留宿,周璆离去就悬挂起来。

另外,在《后汉书‧卷五十三‧徐稺传》也有记载。徐稺,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人。徐稺学问渊博,但家境贫穷,靠耕种养活自己,有品行高洁的美名。官府屡次征召,都被他谢绝。

陈蕃当时任豫章太守,他以厚礼邀请徐稺到官府担任功曹的职务,徐稺知道不好婉拒,就亲自去拜见陈蕃然后辞去职务。陈蕃在郡府内不接待宾客,惟独为徐稺特别设置一榻,供徐稺来访时留宿,徐稺离开就悬起。

“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意思是说,物产华美的天生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牛之间的辰位;人才杰出而山川灵秀,高士徐孺留宿在陈蕃特设的床榻。这是唐朝诗人王勃,参加洪州都督阎公于滕王阁上盛宴时,所作之著名《滕王阁序》中的诗句。

诗中内容是赞扬滕王阁所在地洪州(现江西南昌)地区,真是人杰地灵。诗中就是引用了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典故,称赞徐孺、陈蕃是有才德之人。

由这两个典故可以看出,下榻原意是指陈蕃对周璆、徐稺两位贤才的敬重,有礼贤下士,留客歇宿之意。后来,这两个典故也被称为“陈蕃下榻”、“陈蕃榻”,指对贤才的器重或礼遇宾客。渐渐的,最后“下榻”也被人们用来代指投宿或住宿。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