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5月6日訊】波士頓諮詢集團的一份報告預測,美國將在未來五年內掀起新一輪的「美國製造」熱潮,爭取重登製造業第一大國的寶座。
這份報告說,隨著中國工資上漲和人民幣匯率走強削弱中國作為製造業中心的吸引力,美國的一些跨國製造業巨頭公司正在本土重新投資。
週四(5月5日)發表的這份報告說,隨著美國成為發達國家內生產成本最低的國家之一,在美國的重新投資將加速增加。
報告列舉證據認為,投資美國的熱潮已經開始。
建築和採礦設備製造公司卡特皮勒(Caterpillar Inc)已經將挖掘機的生產遷回美國本土,在德克薩斯、阿肯色和伊利諾伊州加大投資。
玩具公司Wham——O也將生產線從中國和墨西哥搬回美國。
波士頓諮詢集團預測,未來兩年這樣的決定將會有越來越多。
中國低成本優勢漸失
中國的工資水平正在大幅飆升,許多行業每年的工資漲幅都在15%以上。在附加值較高的行業,中國經理人的工資已達到其西方同行的水平。中國美國商會會長孟克文(Christian Murck)警告說,未來五年內中國的低工資優勢將會消失。
此外,能源、原材料、房地產和海運成本都在提高,這在迅速增加美國製造商在海外的運營成本。
波士頓諮詢集團的研究認為,除非是為了在巨大的中國國內市場上銷售,外國公司越來越沒有動力把生產基地設在中國。
美國國內生產效率提高
華爾街日報的分析指出,雖然過去40年美國製造業的僱工人數可能一直在下降,但業內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卻有了很大提高,美國的製造業產出這些年實際上是增加的。製造業企業目前在美國賺的錢比40年前增加了一倍多。
波士頓諮詢集團的研究顯示,未來五年,中國製造業的工資成本估計將每年上漲17%,而美國的漲幅將僅為3%。過去20年,中國工廠工人的平均生產率已提高十倍,但仍不及美國同項指標的三分之一,從而抵消了中國的低工資優勢——中國工資通常僅為美國十分之一。
僱工成本通常佔製造業總支出的20%-30%,而購置設備等其他成本,在中國往往並不低於其他地方,因此,到2015年,在許多面向美國市場的產品製造方面,中國不大可能擁有相對於美國市場的成本優勢。
除此之外,原材料和海運成本的提高,以及美國當地大幅度的稅收優惠,使美國企業將生產業務遷到海外的理由開始變得不那麼充分,甚至還使一些企業打消了將業務遷離美國的想法。
外國企業在中國做生意越來越難
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週三在華盛頓的一個論壇上表示,外國企業來在中國做生意愈來愈困難。他強調說,在中國的外資企業經常被排擠在某些領域的整個市場外,或被迫透露其技術資訊才能進入中國市場。
他引述了在中國的美國企業商會所作的統計指出,只有百分之三的結算建議接受公共調查,而中國在2008年曾決定讓這項作業程序成為必須。
中國四月公佈的外國投資目錄修正建議,列出了受到鼓勵、批准、限製或禁止的外國企業參與的經濟領域。中國當局承諾將在美國企業涉足中國市場的許多領域撤銷這些禁令,但新的目錄卻離這個承諾越遠。
美國企業在調整方向
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駐院研究員馬金(John Makin)表示,對美國製造業崛起的預測,與美國企業的發展潮流相符:更多的美國企業正在調整方向,轉而生產“可以以節約勞動力的新科技製造的、更為精密的產品”。
高級微設備公司(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AMD, 又名:超威半導體)分拆後的公司(Globalfoundries Inc.)決定將在紐約州馬爾他開設一家新廠。紐約州推出了13億美元的撥款和減稅計劃來吸引這家半導體廠商。 Globalfoundries Inc.首席執行長格羅斯(Doug Grose)說,這項計劃使美國的經營環境與其他國家一樣吸引人。
美國第二大鋼鐵製造商紐柯公司(Nucor)首席執行官迪米科(Dan DiMicco)表示,得益於美元疲軟,未來十年,很多美國企業都擁有“巨大機遇”來擴大本土製造規模。
波士頓諮詢集團在剛剛發布的研究報告中預測,未來五年,隨著生產保留在國內或遷回國內,美國可能看到製造業的複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