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5月4日訊】汽車在過去8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基本上沒有多大改變,簡單的說就是裝著輪子的箱子,但最近由於人工智慧、微型感應器、神經科學與數位科技的廣泛應用,將使未來汽車徹底改頭換面。由德國科學家研發出的意念汽車駕駛系統,就是最好的例子,現在就讓我們到柏林去體會一下人類「意念」的神秘與偉大吧!
一般稱汽車為Automobile,意思是會自動行走的汽車,但汽車沒有人動手操作可不會自己行駛,這種舊思維很快就被意念操控的汽車測試成功給打破了。
由柏林自由大學(Freie Universitat Berlin)教授羅哈斯(Raul Rojas)領導的研究團隊,最近研製出一部名為「大腦駕駛」(Brain Driver)的未來汽車,駕駛人戴上「神經頭盔」(neuroheadset)後,不須手握方向盤,腳踩油門或煞車踏板,只要起心動念,就可以輕鬆駕馭汽車,無論向左、向右、加速或者停車,悉聽尊便。這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情節或科幻電影鏡頭的場面,但確實是在柏林的滕伯爾霍夫(TEMPELHOF)機場的停機坪上演著。
由美國舊金山的神經科技公司生產的「神經頭盔」,是藉由非侵入性的腦電波儀技術,以16個緊貼頭皮的感測器,捕捉大腦發出的信號,感測使用者的大腦神經元訊號模式,解讀其意念後再傳輸到一臺能『理解』各種操作模式的電腦上,並將汽車與視頻相機、雷達以及激光傳感器連接,對周圍環境形成完整的三維圖像,駕駛員只要集中精神發出明確指令,就可以輕鬆地上路。
認知導航實驗室主持人葛林(DANIEL GOEHRING):“這部車實驗成功,讓我們能有效運用各種感應器的可能性大增”。“同時 運用「神經頭盔」與車內系統整合,駕駛員就可用意念來開車,可以發出向左、向右、加速或者停車 等四種不同指令,使我們以意念在空曠的地方開車成為可能。”
不過,要以意念來駕馭車輛,還須經過一番訓練才行。首先駕駛員必須先學會從腦子發出各種指令,還要讓自己的情緒平穩,不能心浮氣燥。葛林希望這個由概念驗證的實驗能夠運用在比較安全的情境上。
認知導航實驗室主持人葛林(DANIEL GOEHRING):我們的目標當然是讓「大腦駕駛」能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但還要注意它在實際使用上的安全性。現在有很多關於殘疾人輪椅的研究,如能發展出以意念控制的輪椅,讓殘疾人士在走道或大的空間 緩慢的自由行動,這對他們的生活幫助很大,使用意念駕駛汽車不是我們研究的首要目標,因為目前技術尚未成熟,真正上路還很危險。
專家認為,用意念開車的研究雖然離實際應用還有一段距離,但對於開發人類認知潛能、研發殘疾人和老年人自理自助系統等問題,具有重要的指標意義。
新唐人記者賴瑞、葛雷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