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國聯邦大選 華裔選票成各黨爭逐焦點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4月27日訊】加拿大聯邦大選在即,“族裔票源”(Ethnic voters)也成為各大政黨取勝的關健。競選期間各黨紛紛推出討好族裔社區的承諾,少數族裔成為全國政治焦點。華裔作為加國主要少數族裔,但政治實力卻與人口不成比率,隨著各主要政黨大打“族裔牌”,提名不少華裔候選人,或許本屆華裔國會議員人數能有所突破。

為爭取華裔選票,3大主要政黨今年在大溫選區共提名6名華裔候選人,與2008年大選相同,但本屆勝出的華裔候選人可望多於上屆。

大溫華裔超過40萬人,且集中在溫哥華、列治文及本拿比等地。外界多認為華裔對社會議題較無鮮明立場,常有“選人不選黨”傾向。

根據2006年人口普查資料,大溫華裔人口為38.15萬人,佔總人口18.03%,主要集中在溫哥華、列治文、本拿比、素裡及高貴林等地。其中以溫哥華16.82萬人最多,列治文7.3萬人居次,本拿比6.76萬人名列第三。但5年來,隨著大溫華裔移民每年以1萬多人的速度增加,因此各區內華裔實際人數及佔人口比率會更高。

若以選區劃分來看,列治文選區華裔人口比率最高,超過50%﹔其次為溫哥華南區(Vancouver South)近45%﹔溫哥華–京士威(Vancouver Kingsway)華裔比率亦達40%﹔本拿比-道格拉斯(Burnaby-Douglas)選區約佔30%,而本拿比-新西敏選區亦有25%。這些選區的華裔票源是各方爭逐焦點。

華裔勝選率 可望大增

單從人口比率與國會議員人數而言,大溫華裔在聯邦政壇的影響力與印裔無法相比。大溫40萬名華裔,上屆大選只有黃陳小萍一位國會議員,但人數僅20萬的印裔社區卻能選出3名國會議員。 這反映出華裔在社發揮不出應有的政治影響力,另一方面也代表華裔參政意願不高。

三大主要政黨今年在大溫選區共提名6名華裔候選人,人數與2008年相同,其中保守黨3人,自由黨2人,新民主黨1人,若扣除同一選區兩位華裔參選,本屆大溫地區最多可能出現4位華裔國會議員。

從上屆得票數及最新政黨民調,外界預期今年大溫華裔國會議員人員可望超過上屆。華裔社區應謹記,民主政治就是數人頭政治,要讓政府及主流社會關注華裔社區議題,就一定要踴躍投票,才有機會發揮影響力。

提名華裔候選人打族裔牌

族裔選票是本屆大選關鍵,而外界多認為華裔對社會議題較無鮮明立場,常有“選人不選黨”傾向,因此三大主要政黨各自出招,最直接的就是提名少數族裔背景候選人打所謂的“族裔牌”。

2008年執政保守黨在列治文選區推出黃陳小萍,“以華制華”成功將連任多屆的自由黨陳卓愉拉下,並分別在溫哥華南區及本拿比-道格拉斯選區推出新人楊蕭慧儀及梁英年出戰反對黨老將,在無人看好下,分別以20票及不到800票的些微之差落敗,跌破專家眼鏡,顯示族裔牌奏效。

反觀自由黨,上屆雖在華裔人口眾多的選區推出陳卓愉、袁薇及劉勁錚,但全數敗北。

而今年溫哥華南區及本拿比-道格拉斯選區選舉中,如果保守黨楊蕭慧儀與梁英年順利從反對黨手中奪得議席,即可證明族裔牌確實是“執政”、“在野”有別。

文章來源:北美中文網

此外,若王璐及劉勁錚在他們的選區內分散華裔票源,讓楊蕭慧儀及梁英年落選,那不僅顯示華裔有“選人不選黨”傾向,也凸顯“以華制華”是政黨未來可操作的策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