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3月25日訊】(新唐人記者楊雪綜合報導)以“相容並包、思想自由”聞名的北京大學,今年5月以後,將在全校推廣實施對“重點學生”進行學業會商的制度,包括學業困難、思想偏激等十類學生將被納入會商範圍。其中對於“思想偏激”學生進行會商,引起了輿論的廣泛關注與質疑。
所謂會商制度,指的是相關院系先對這10類學生進行排查,發現後及時上報,並根據學生具體情況聯繫學校心理健康諮詢中心、就業指導中心、學生資助中心等部門進行幫扶。
學生因經濟貧困、罹患疾病等原因從校方得到關注無可厚非,但“思想偏激”一項,則引起輿論強烈質疑。由於定性模糊,這一標準很容易與北大賴以驕傲的“相容並包、思想自由”的傳統相衝突。
《北京晚報》報導,北大學生也有表示支持會商“思想偏激”的學生,認為“有些學生太囂張,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詆毀北大,應該將他們送到瘋人院去。”但更多學生認為不應將“思想偏激學生”納入會商範圍。
1名元培學院的大三學生表示,元培學院的學生大多是以各省市前3名成績入校的“天之驕子”,許多學生的言談、思想都個性十足,因此很難界定誰屬於“思想偏激”。“錯誤的會商很容易埋沒這些學生的個性。”
來自法學院的研究生小楊則認為,北大以“相容並包、思想自由”聞名,會商“思想偏激”的學生很容易讓人產生“校方禁錮北大學生思想”的理解。
北大學工部副部長稱,“思想偏激”的具體例子是,“主要是因為有一些學生經常誇大學校工作的一些細微漏洞,‘比如動不動因為食堂飯菜漲兩毛錢就批評學校’”。
網友回擊說,一個菜才多少錢?漲兩毛為什麼不讓人叫?兩毛都占多少百分比了,比國家統計的cpi資料高多了。
還有網友調侃說,一次漲2毛,一周漲7次,抗議?請你喝茶去!我哪里漲1塊4了,我明明是7天每天只漲2毛錢!
網友評論說,批評飯堂漲價就受不了了,對學生是零容忍,但卻要求學生對學校200的包容。難道接受批評漲兩毛錢的度量都沒有?完全沒有一個一流大學的風度和氣量。這就是國內最高學府之一?怪不得在世界上都找不到座位了!
還有網友跟帖說:不是學校的問題,是制度和路線的問題。
有網友質疑:北大?改名北京政治合格大學好了!還元培學院,是“侮辱蔡元培先生學院”好不好?替你們害臊!
針對這個制度更有網路輿論激烈地表示,北大將成為收羅全國頂尖考生再改造成溫順綿羊的生產基地,所謂以“相容並包、思想自由”聞名的北大精神不過將成為被閹割後的一塊遮羞布。
大陸網絡專欄作家劉逸明發表評論文章說,思想是否偏激,原本就是見仁見智的一個問題,而最容易讓人認為偏激的言論往往都和政治掛鈎,所以,打擊“思想偏激”的學生實際上就是在遏制學生的思想和言論自由。
劉逸明認為,如果北大真的不折不扣地推行會商制度,那麼,很多稍微有點思想的學生必然得違心地說話和夾著尾巴讀書、做人。北大就已經不再是以前的北大了,而是一個閹割自由思想的北大,將它簡稱為“閹大”。
北大的歷史
北大自1912年正式更名為國立北京大學以後,便成為了中國的最高等學府,歷經將近一個世紀的風雨滄桑,北大依然在中國的高等學府中傲視群雄。不過,如今的北大雖然在教學規模、師資力量上前無古人,但國際聲譽仍然難以和民國時期的北大同日而語。北大今天的魅力,可以說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輝煌的歷史。
在國民黨統治時期,諸如北大這樣的名校可以說是中國思想文化運動的先鋒。在高校當中具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學術思想相當自由,在“五四”運動爆發時,即使是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也毅然決然地對學生的行動表示支援,而他並未因此而遭到國民政府的秋後算賬。
1917年,蔡元培先生出任北大校長時,提倡“循思想自由原則、取相容並包之義”,對北大進行了思想解放,北大從此日新月異。
網友說,發表對社會的看法,是否算是思想偏激?請問,如果沒有激烈的思想對抗,如何造就大師?北大已經不是以往的北大了,如果蔡元培泉下有知,不知會怎樣的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