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檔案】烏克蘭大饑荒實錄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3月15日訊】古代有“坑殺”一說《史記》中屢見。《白起王翦列傳》敘秦趙長平之戰,趙國40萬兵士降秦,而白起“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這通常解釋為以欺騙手段將40萬人活埋。白起坑降卒一事很著名。比這更著名的,是秦始皇的“坑儒”。 《秦始皇本紀》,敘秦始皇將460多個儒生“皆坑之咸陽”,這也一直被解釋為將460多個讀書人活埋。其他,如《項羽本紀》,說“楚軍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

但也有人對此表示懷疑,理由是將數十萬人同時活埋,很難想像。我以為,這關鍵是對“活埋”的“活”字如何理解。如果把“活”理解成活蹦亂跳、生龍活虎,那可能在相當程度上是誤解。我的想法是,白起也好,項羽也好,都是在用刀、劍、箭等兵器對幾十萬兵卒粗略打擊後,再行掩埋。幾十萬人,完全不打擊,在每一個都是活生生的情況下掩埋,很難。而將幾十萬人一個一個地殺死後再埋,不但很費事,也無必要。只要將這些士兵擊殺得不能反抗,如同死物,便可以了。一陣亂射,一番亂捅亂砍後,幾十萬人全都倒下了。有的固然當場嚥氣,更多的人,則可能只是不同程度地受傷,在喘息著、呻吟著、哀嚎著。這時候,再來掩埋,就很容易了。而只要還有些人沒有完全死去,這種掩埋就在一定意義上是“活埋”。這說的是大規模地“坑”的情形。至於秦始皇“坑”460多個儒生,那是完全可以在毫髮無損的情況下進行的。

我本來沒有資格談論古代的問題。忽然斗膽對此問題發議論,是最近看了一點斯大林時期烏克蘭大饑餓的資料引起的。

“十月革命”後,布爾什維克黨立即實行經濟上的“軍事共產主義”,對糧食則實行壟斷制、徵收制。翻閱沈志華主編的《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可知這種“軍事共產主義”,實際上與“軍事”並無必然聯繫。列寧在“十月革命”以前就宣稱:“糧食壟斷、麵包配給制和普遍勞動義務制,在無產階級國家手中是一種實行計算和監督的最強有力的手段。”所以,“軍事共產主義” ,在列寧看來,是一種基本國策,並不僅僅是戰時的權宜之計。

為了對糧食實行完全徹底的壟斷,國家派出大批徵糧隊到農村,農民賴以為生的口糧都往往被奪走。這種“軍事共產主義”於是引發劇烈的社會矛盾。沈志華主編的書中說,蘇聯各地農村都爆發了農民起義。喀琅施塔得的水兵更起而暴動。這使列寧感到蘇維埃政權面臨“最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為穩定局勢,為度過危機,於是有所謂“新經濟政策”出台。“新經濟政策”決定以糧食稅取代糧食徵收制,允許農產品自由買賣。在工業方面,也一定程度地鬆綁。“新經濟政策”使危機暫時緩和。

然而,“新經濟政策”才是在嚴重危機逼迫下的不得已之舉。列寧不喜歡它,繼任者斯大林更痛恨它。當危機似乎度過,當局勢噎穩定,當對付反抗的措施已佈置得更周密,當專政的鎖鏈已鍛造得更堅固,當人們心中的恐怖已普遍消泯了反抗的衝動,“新經濟政策”就該廢除了。自實行“新經濟政策”始,斯大林們就想著早日廢除它。到了1929年,斯大林終於公開宣布:“讓新經濟政策見鬼去吧!”於是,重新實行的,還不是此前作為“列寧模式”的“軍事共產主義”,而是比“列寧模式”更嚴酷、更無視人民生存權利的“斯大林模式”。

烏克蘭餓死了700萬人的慘劇,就是在“讓新經濟政策見鬼去”後發生的。1932年12月,斯大林在烏克蘭地區發起了一場實質是種族滅絕的行動。先是烏克蘭地區的農民,幾乎都成了富農,成了“階級敵人”。繼而宣布沒收該地區的所有糧食和生產資料。每一粒糧食,包括種子,都收歸公有。所有家具,所有牲畜,都被奪走。無數支搜糧隊在烏克蘭地區橫衝直撞。他們闖進每一戶人家,牆角、床底、屋頂,所有可能藏匿幾粒糧食的地方都搜遍;土豆、甜菜、捲心菜,所有能吃的東西都搶走。

於是,飢餓很快來臨。餓得要死的烏克蘭人試圖逃往外地,但決無可能。烏克蘭所有通向外面的道路都被封鎖。一些餓得發瘋的孩子不顧一切地想衝出去,於是,克格勃像打野兔般將他們打死。飢餓的人們大量聚集在鐵路兩側。道路雖然被封鎖,但這畢竟是道路,畢竟是有可能成為生路的道路啊!然而,他們終於成堆成堆地死在鐵路兩側。許多人死了,兩眼還順著鐵軌望著遠方。

搜糧隊走了。搜屍隊來。或許,是搜糧隊直接變成了搜屍隊。他們之所以是“搜屍”而不是“收屍”,是因為每處置一具屍體,可得到200克麵包。而這在那時的蘇聯是很大的誘惑。於是他們便十分積極地搜尋屍體。他們把那些皮包骨的屍體,像垃圾般地扔進巨大的坑中,再草草覆以泥土。當他們搜屍時,那些還有一口氣的人,那些餓得鼓脹的肚皮還在起伏著的人,也往往就被同樣扔進了坑中。畢竟,搜屍隊也想早一天得到200克麵包。有時候。那還活著並且還有最後一絲氣力的人哀求搜屍隊:“我還沒有死!我想活!”搜屍隊的回答是:“今天就走吧,省得我們明天再來!”一位倖存者哽咽著描述她目睹的情景:當搜屍隊離開萬人坑時,那上面覆蓋的泥土還在蠕動。

希特勒於1933年1月登上總理寶座。當希特勒開始手握大權時,正是烏克蘭大饑餓發生之時。斯大林用這種手法,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消滅了數百萬烏克蘭人,這給了希特勒巨大的啟發。斯大林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希特勒的引領者、教導者。當然,斯大林並不僅僅是希特勒的引領者和教導者。順便說一句,斯大林從烏克蘭搶奪的糧食,出口到了西方,換取斯大林需要的外匯,總計有數百萬噸。

斯大林在烏克蘭的行為,也可以藉用司馬遷的用語:“坑殺”。萬人坑上的泥土還在蠕動,那應該有很多人在掙扎。這不是“坑殺”是什麼?當然,也並非所有的活埋都會有泥土的蠕動。 “文革” 期間,北京郊區的大興縣曾活埋“地富反壞右”。一位祖母抱著幼年的孫兒站立在坑中,四周有人揮揪填土,飛揚的塵土瞇住了祖孫的眼睛。孫兒說:“奶奶,瞇眼。”奶奶平靜地說:“孩子,一會就不瞇了。”當泥土填到胸部時,祖孫二人就會死去。死得靜靜悄悄。連頭頂的泥土都不會蠕動一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