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嫌遣陸 學者:非戰之罪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2月16日訊】(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16日電)台嫌遣陸爭議,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麟徵今天說,跨國刑事案件產生管轄權競合,司空見慣,輿論指控外交工作不力,但外交部是非戰之罪。

  菲律賓政府2日將涉及跨國詐騙的14名台籍嫌疑人遣送到中國大陸,外交部強烈抗議,並召回中華民國駐菲律賓代表李傳通。

  監察委員周陽山、李復甸正調查這個案件,希望了解政府機關與菲國接觸協商過程是否有違失。監察院下午邀法務部政務次長陳守煌、外交部條約法律司長楊國棟、國策顧問陳錫蕃、張麟徵、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鄧中堅以「跨國犯罪司法管轄權」議題專案諮詢。

陳守煌表示,從憲法中華民國固有疆域概念,及最高法院判例,台灣有管轄權;楊國棟說,管轄權是主權象徵,目前外交處境,主權問題敏感,菲律賓處理方式不符合台灣的國家利益,因此要求依國籍管轄權,將14名台籍嫌疑人送到台灣,由台灣法院審理。

  張麟徵表示,跨國刑事案件產生管轄權競合,司空見慣,犯罪行為發生地或結果地,有較優先管轄權。菲律賓放棄管轄權,依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中共要求有管轄權可以理解,但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大陸地區視為中華民國固有疆域,台灣可要求遣返14名台籍嫌疑人,甚至主張10名中國大陸嫌疑人也遣送到台灣,但這樣的要求可能就有點「超現實」。

她說,社會看待這項案件不夠公平,普遍有主權被迫害妄想症,擔心台灣主權尊嚴不保,輿論指控外交工作不力,但外交部是非戰之罪。

  張麟徵表示,國際刑事合作目的在確保國際治安,「不是給誰審理,就彰顯誰的主權,不給誰審理就被矮化了」,應是誰最能將犯罪者繩之以法,就交給誰審理;政府應有更高自我期許,成為國際社會打擊國際犯罪的積極參與者、有貢獻者。

李復甸說,法務部與外交部代表的發言,「還是講很情緒的東西」,沒有講清楚國際上理性處理的方式,如果挑動起民眾情緒,案子更難處理。

監察院外交委員會召集人葛永光表示,這項案件凸顯部會整合問題,且政府戰略不明確、戰術不靈活,導致現在好像走到死胡同、跳不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