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2月15日訊】她的爸爸在她只有一歲半的時候,就不幸死在煤洞裡。她的媽媽在她的爸爸死後僅僅三個來月,就丟下她和弟弟,改嫁了。沒有了父愛,也沒有了母愛,吃百家飯、穿百家衣的她和弟弟,十多年來,一直和年老多病的爺爺奶奶一起過活。可是,成績不錯的她目前面臨一個爺爺、奶奶無法幫助她解決的困境:初中畢業考取高中後,每年數千元錢的學雜費,爺爺和奶奶是無法幫她解決的。
她叫何正琴,貴州省威寧縣石門鄉人。
我是2011年元旦這一天,來到何正琴家的。我想把她的遭遇寫出來,看看有沒有人幫助她。不巧何正琴不在家,她那76歲,多病的爺爺在家。何正琴的爺爺叫何太明,他說,孫女今年13歲,讀初二。在何正琴只有一歲半,她的弟弟僅有半歲的時候,他們的爸爸何德軍在煤洞裡挖煤時,死在了煤洞裡。爸爸死亡僅僅3個來月,公公、婆婆家的人就把媽媽強行叫回家,將她嫁給了一個鄰鄉人。從此,媽媽再也不管他們,他們姐弟就只能跟着年老體衰的爺爺奶奶過活了。
何正琴的弟弟四歲半的時候,撿到一個打火機。玩弄打火機的時候,引起火災,將自家住房及家中所有衣物全部焚燬。所以,他們家現在的土牆房,是親戚和教會你三百,我兩百地湊錢修建的。鄉政府曾經口頭答應給800元住房補助,可是,直到如今不曾兌現。
沒想到,窮愁潦倒,體弱多病的何太明還是中共多年老黨員。何太明早都不能下地幹活,再窮,黨給他的「溫暖」,也就是一個季度200多元的低保。這位中共老黨員悲哀地說:年輕有力氣的時候,人家拉我入黨﹔如今人老了,病又多,就沒人過問我了!何太明的老伴叫王正芳,到石門坎街上趕場去了,已經69歲,她是這個家庭地裡的主要勞動力。何正琴則是做家務的生力軍,洗衣做飯自不別說,討豬草,跳水背背子,甚麼她都幹過。她穿的,墊的,蓋的,都是親友,甚至素不相識的人捐贈的。我在何正琴的「寢室」看到,何正琴睡覺的地方,連床也沒有,人家送給她的被褥,就直接鋪在竹子做的樓板上。就這樣的學習條件,她在班上的成績,還是第五名,還代表班級參加英語競賽獲得過獎項。
回到石門坎街上,趕場的人們還沒有散盡。見到路邊有人在加工苦蕎粑粑賣,有人在吃熱氣騰騰的苦蕎粑,我隨手照了張相。誰知被照的那個老年婦女轉過身子叫我 「李哥」。驚問之下才知道,她,就是何正琴的奶奶王正芳,她見過我的,所以知道我姓甚麼。她告訴我,何正琴已經回家去了,明天早上,她會帶著她到教堂來見我。
1月2號,石門坎新年第一場禮拜開始之前,我如約見到了何正琴和她的奶奶。我問何正琴到底參加的甚麼名目的英語競賽,得到了甚麼獎項,這個很是腼腆的農家女孩竟然一無所知。我問她,你媽媽來看望過你沒有,給你買過甚麼東西沒有?她說,沒有,從來沒有。王正芳補充說,何正琴即使在石門坎街上遇見媽媽,但是,如果媽媽不主動叫她,她也不好意思主動叫媽媽。沒想到,臨別,王正芳說,麻煩我為何正琴「操心」了,他們家甚麼也沒有,她煮了一些雞蛋給我們。雞蛋收下了,心裏正不安,卻見韓偉追上去,將100元錢塞進了王正芳手裡。不錯,韓偉!
何正琴最擔心的事情,就是到了讀高中的時候,爺爺奶奶沒有錢供他讀書。「我一定要讀的,怎麼也要讀——不讀書,我就完了!」可是,爺爺奶奶說:「我們也巴不得她能讀高中,能考取大學啊,可是,讀高中,每個學期要幾千元的學雜費,我們無論如何供不起的。」
可是,何正琴讀書的願望十分強烈。她說,石門坎民族學校的教學成績比外面差,如果能出去讀高中,她的成績肯定會上升不少。「無論如何,我一定要讀書,要考取大學。爺爺奶奶的心血不能白費,我不能像我爸爸媽媽那樣過苦日子……」何正琴固執地說。
據說,當年,王正芳的學習成績很好,但是,她只讀完小學,就沒有再讀書了。原因是,王正芳的哥哥、姐姐們都出去讀書去了,爸爸、媽媽想把這個幺姑娘留在身邊,自己病了或老了的時候,有個人端水、拿藥甚麼的。否則,今天的王正芳,很可能和自己的大哥、大姐那樣,是個拿著退休工資的醫生或教師。所以,王正芳說,她曉得讀書很重要,她很希望何正琴能一直讀下去,將來不要像她這樣,一輩子當個又苦又累又吃不好穿不好的農民……
──轉自《民生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