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胡奧會”行禮如儀 難有成果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1月19日訊】(新唐人記者綜合報導)美中關係被視為是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不過,兩國之間近來問題不斷,在人民幣匯率、對台軍售以及朝鮮局勢等問題上分歧明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胡奧會”能達成怎樣的成果呢?看看各界輿論是怎麼說的。

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於1月18-22日訪問美國,他的美利堅之行受到全球各方的關注。

德專家:解決問題"有心無力"

據《德國之聲》報導,德國漢堡全球和區域研究所的中國問題專家帕斯卡•阿布(Pascal Abb)表示,過去一兩年裏,中美之間產生很多"小問題","比如貨幣匯率之爭,持續不斷的關於中國軍備的討論,南中國海爭端,人權問題。不過他認為,兩國關係沒有到進入’冰期’的程度"。

阿布表示,貨幣匯率等爭議顯然無法通過胡錦濤的一次出訪就得到解決。他認為,"胡奧會"只是行禮如儀,不會有重大的突破。

德國波恩大學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學武進一步指出,中美之間還有更為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是無法得到解決的。

他指出,"第一個結構性矛盾就是意識形態和政治體系的矛盾,美國對外政策的基調和基石是在全球推廣民主化,中共是’走自己的路’。

第二個基本矛盾是中國’建國大業’與美國全球戰略的矛盾,因為中國’建國’基業仍未完成,臺灣未統一,新疆、西藏也不穩定,但美國在全球佈局中,要在亞太鞏固地位。這種矛盾,胡錦濤和奧巴馬就是會見十次,十五次也無法解決。

第三個矛盾則是中美之間經濟結構的深層矛盾,中國要保持經濟穩定發展,而美國希望中國升值貨幣,以擺脫經濟危機。

辜學武指出,胡錦濤和奧巴馬之間的峰會只能起到緩和氣氛的作用,使得雙方的衝突不要繼續激化,但解決問題顯然是"有心無力"。

美學者:中共妄自尊大導致全世界疏遠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在BBC中文網上撰文表達了他的觀點。他表示,胡錦濤赴華盛頓對美國作國事訪問前夕,兩國關係非但沒有改善,反而比那時更糟糕。奧巴馬政府官員感到,他們向中國(共)表達的友善努力遭到冷拒。

約瑟夫認為,中共妄自尊大,過度自信的力量評估(加上對國內事務缺乏安全感)導致過去兩年中國的外交政策日趨強悍。中國(共)的新姿態使它疏遠了奧巴馬政府。

2009年11月,中國編導、操控了奧巴馬總統對北京的訪問;對奧巴馬會見達賴喇嘛,以及早就簽訂且相對較小規模的對台軍售反應過激。

中國人民大學的康曉光教授說,人們現在「俯視西方,從領導層開始,一直到學術界,乃至普通老百姓」。

約瑟夫還指出,中國(共)現在咄咄逼人的新面目也影響到它和其他國家的關係。

他舉例:中共在南中國海的政策令東盟成員心生恐懼;它對中日釣魚島海域撞船事件的過激反應徹底撲滅了日本民主黨密切對華聯繫的希望,導致菅直人政府重新強調日美安保同盟。

北京對朝鮮炮轟韓國島嶼之後對平壤不加批評,因此疏遠了韓國;在邊界和護照事件上招惹印度惱火;在歐洲和其他地區又因為對諾貝爾和平獎做出過激反應而使自己丟臉、難堪。

《柏林日報》:中美"關係的測試"

德國《柏林日報》這樣形象的比喻談到即將進行的"胡奧會",把胡錦濤這次訪美稱為中美"關係的測試"。《柏林日報》說,儘管雙方都公開談論戰略夥伴關係,但維基解密公佈的美國外交電文證明,雙方的互不信任多麼根深蒂固。

維基解密電文表明,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把中國的傲慢以及擺弄實力、炫耀成就和舉止專橫稱為改善關係的主要障礙。

《柏林日報》預測,新的不愉快事件註定要發生。

據《華盛頓時報》報導,美國國防部向臺灣供應武器一事已達成新協定。奧巴馬在準備胡訪美時邀請一批中國人權人士到白宮會談。

德國《商報》指出,胡錦濤微笑面罩的背後是權力政治。報導認為,中國(共)開始戲弄最後一個超級大國。殲20隱形戰鬥機的首次試飛日期精確選定在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訪問北京之時,這個軍事上顯示肌肉的遊戲,表明兩大對手的關係達到了新的層次。

根據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的計算,中國(共)軍費預算折合990億美元,雖然這不到美國的六分之一,但觀察家認為,北京的實際軍事支出明顯高於這一數目,估計比官方公佈的數字高出二至三倍。例如,在國際市場上,北京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武器採購國。"

中共顯示軟實力難奏效

也許因為中美之間存在著基本的政治經濟利益衝突,短期內無法調和,因此北京更希望通過"文化軟實力"來營造親善的形象。胡錦濤訪問美國之時,中共斥钜資在美國大規模投放形象宣傳片。而據中國媒體報導,胡錦濤在美國還將參觀以推廣"中國文化"為口號的孔子學院。

中國國家形象的宣傳片於美國當地時間17日在紐約時代廣場的戶外大螢幕上滾動播放,為即將舉行的“胡奧會”“造勢”。

美國媒體紛紛報導此事,不過,也有媒體對宣傳片的實際影響力表示懷疑。美國《福布斯》雜志就評論說,從公關角度來看,風格老套的電視廣告活動有可能產生事與願違的後果:美國觀眾會帶著自己對中國的固化觀念來看待這些廣告,從而難以產生認同感。  

辜學武教授認為,對於一些因為不瞭解中國而心存憂慮的美國乃至西方民眾而言,中國打"文化牌"可能會有所作用,"但中國實際上對於美國沒有任何’軟實力’。

辜學武認為,中國的體制對於美國沒有什麼吸引力,以共產黨集權體制主導的,一個國家資本主義的模式對美國人而言是非常反感的。所以’軟實力’基本上可以免談。他指出,現在美國人最關心的不是’軟實力’,而是’硬實力’。兩個問題:一個是中國人民幣匯率,另一個是在朝鮮問題上是不是站在美國這一邊。這兩個問題胡錦濤肯定不會答應美國的要求。而美國也不會在停止對台軍售等問題上對中國(共)做出承諾。"

胡奧會:不能只談經濟不談人權

胡奧會到底談什麼,美國各大報刊刊登了很多學者、政策分析人士以及前政府官員的評論。幾乎所有各大報刊的社論和署名文章都一致認為,奧巴馬在和胡錦濤會談期間,不應當只談經濟,忽視政治和人權。分析人士指出,只有民主的中國,才會是美國真正的朋友。

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戰略與國際關係研究所(CSIS)的麥克.格林(Michael J. Green)與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的丹尼爾.克萊曼(Daniel M. Kliman)在華盛頓郵報撰文說,奧巴馬和胡錦濤會談時,不應當避而不談有關政治價值的議題,因為這不僅關係到美國國內政治,而且關係到中國崛起對國際關係的長期影響。

與此同時,美國另一位外交政策分析人士約瑟夫.鮑斯科(Joseph Bosco)在基督教箴言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上發表評論說,在中國的人權問題上,“來自我方的公開的批評不必無禮,但是一定要長期堅持。我們應當呼籲中國民主化,只有一個民主的中國,才會是美國的真正的朋友和戰略夥伴,只有民主的中國,才會讓中國人民充分展現他們的才華和潛能。”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所的麥克.格林和美國國家安全中心的丹尼爾.克萊曼說,高度強調人權和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問題,短期內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美中關係的緊張,但是,從長期來講,如果美方立場堅定,由此而產生的緊張因素會逐漸削減。 相反,假如繼續以為經濟和貿易往來、外交禮儀上的互動能夠保障中國的和平崛起的話,後果很可能不堪。

相關文章